後的一點兒信任,破壞了制度的完整性,使得自崇禎朝開始各路明軍武將開始自發的藩鎮化,以保護身家性命,王朝對於武裝力量的掌控能力也開始急速下降,更是深刻的影響到了南明的抗清運動。
陳文身為伯爵,有尚方寶劍在手,按道理來說,他是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利的,但是尚方寶劍的權利並不足以讓陳文有權處死像曹從龍這等官職的文臣,尤其此人還是他麾下這支官軍的監軍。
說明白一點兒,哪怕曹從龍發起叛亂,罪該萬死,處死這廝的權利也只有魯監國才有!
制度是一個團體立足於世的基石,陳文如果處死了曹從龍,那麼不僅僅會導致明廷最後剩下的哪一點兒可憐兮兮的權威勢必將蕩然無存,破壞了制度和默契的陳文也將成為公敵。而這還意味著徹底孤立化,以及他打算建立起的監軍制度胎死腹中。
陳文知道,俞國望相信他能夠想明白這一切的利害關係,只是唯恐他想明白此事時已經晚了,而且俞國望自知命不久矣,想要把這塊心頭大石落定下來才能安心閉上眼睛。
看著這個時代少有的能夠信任的盟友在油盡燈枯的當下殷切的看著自己,陳文很清楚俞國望此舉不僅僅是為了維護明廷的權威,同時也是為了他的未來著想——為了他能夠團結更多的人一起驅除韃虜,也為了他日後能夠不為千夫所指。
穩固自身勢力,還是滿足一時之快,自知無法透過親手將其千刀萬剮得以快意恩仇的陳文滿足了俞國望的懇求,也親手送了這位老將軍的最後一程。
曹從龍發起這場叛亂,究其原因乃是出於對魯監國集團的忠誠,而俞國望勸說陳文將處斷曹從龍生死的權利交給監國魯王,同樣是出於對魯監國集團的忠誠。可是,一個忠臣把另一個忠臣氣死了,還破壞了浙江此前形勢一片大好的抗清大局。
這樣的忠臣,陳文寧可他們不存在這個世上,或許這樣對於時代、對於當下和後世的所有人來說都來得更好一些!
“我可以不殺他,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會讓他生不如死,不會讓他遺臭萬年!”
藉著搞清楚台州清軍動向的時間,陳文參加了俞國望的喪禮。與此同時,陳國寶也兵不血刃的收復了武義、永康和縉雲三縣,重新恢復了明軍的控制區。
武義縣的叛軍發現大隊的平叛軍入境後便放棄了抵抗,選擇歸降,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守住那座周長十里、大小九門的縣城;而縉雲縣則是再現了去年的那一幕——明軍的威懾力將處州清軍嚇退,放棄了那座沒有城牆的縣城。
至於永康縣,在曹從龍的情報中,守軍的主將和副手內訌,各自佔據了一半的縣城,誰也奈何不了誰。可是等陳國寶抵達那裡的時候,才發現這兩個傢伙分明就是唱了一出大戲給曹從龍看,為的就是既能保住軍官的家眷,又可以保證縣城不被叛軍所得。從現在看來,計謀雖然有些拙劣,但是效果倒還不錯。
玉山鎮的情況很快就搞清楚了,倉儲全部被焚燬,但是馬信率領的台州清軍卻撤回了天台縣,並不存在繼續進犯東陽縣的跡象。這樣一來,曹從龍之亂爆發不到一個月,陳文的迅速平叛便得以重新恢復了原本的控制區。
然而,各縣是重新回到了明軍的懷抱,可是先前下達的勒令解散團練的命令卻顯然沒有重新拿下被叛軍和清軍佔領的各縣縣城那般輕而易舉。
田土,對於中國人而言,乃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明時計程車紳富戶利用政策漏洞來損公自肥,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抗稅之事也是年年皆有,不足為奇。
明朝優待讀書人的政策在這兩百餘年中早已沒了原來的味道,士紳們不僅利用政策勾結地方官吏將不在免稅範圍內的田土的稅賦隱瞞下來,還誘使、強迫百姓投獻,更有甚者還私藏逃犯逼迫良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