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原地踏步。隨後,透過棘門的趙兵陸續加入到隊尾。所有的趙兵透過棘門後,哨音再響,變成了長短長短哨音結合的四拍節踏步聲,眨眼間,趙兵們就這樣以伍為一行開拔了,他們腳下的步幅雖然沒有閱兵式中的步伐整齊,但整個部隊卻保持著完整的佇列,向著趙城的方向大步前進。

來迎接歸國士兵的是晉國第三卿、上軍將郤錡,他驚訝的看著趙兵整隊而去,反身問上軍佐荀偃:“中行伯,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趙武不知道,過了棘門不準鳴金鼓嗎?這些軍隊經過棘門,為什麼不解散?難道要叛亂?”

中行伯荀偃不以為然的回答:“沒錯,經過棘門後,慣例不準再使用軍鼓與金罄指揮士兵,但銅笛……我好像不記得有禁止吹銅笛,這玩意似乎剛剛出現,似乎只有趙城有。我聽說,以前這些趙兵每天都在繞城跑,跑步過程中,便用這種短銅笛調整佇列。此外,趙城盛行軍中之戲,軍中司馬在遊戲中不叫司馬,叫一個古怪的名字………裁判。趙兵日常聽慣了司馬的哨音,過了棘門後,咱又不禁止他們使用哨子,所以,那些趙兵聽到哨音後,習慣的排成跑步佇列,這不足為奇,國法並沒有禁止,是吧?趙盾昔日說過:‘法無明禁則為行(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就是許可)’,是吧?”

郤錡(qi)想了想,他想起荀偃也是趙武的姻親之一,指望荀偃刁難趙武,就如同指望左手刁難右手一樣。他猛然想通了,用略帶嘲笑的語氣說:“趙兵可真是聽話啊,即使過了棘門,上面一聲哨子,他們居然自覺自願的排成了佇列,連國都新田也不進,直奔家裡去,真是一群想家的孩子。”

荀偃翻了個白眼,臉上一副“我不告訴你”的神情。他沒說出口的話,總結起來就一句:國都哪有趙城生活舒適。

論起來,國都哪有趙城生活舒適………中行偃(荀偃)不久前剛跑了一趟趙城,才明白這個道理。當時他只是禮節上看望自己的女兒中行姬。而在此以前他從沒有去過趙城,但等到趙城轉了一圈後,他發現趙城的城牆雖然殘破,城區面積雖然小,人口數量少了點,但他們生活的的舒適程度,卻遠遠超過國都。最明顯的,在於趙城的娛樂設施,遠不是這時代所能比擬的。

春秋時代,每座城市都有龐大的隸舍,佔據了城市很大的面積,且這樣的隸舍需要大量人手監控。自從趙城的隸舍空了後,原先隸舍所在地改建成了一片大軍營,哦不,實際上這片軍營區是一座綜合娛樂城,裡面有三座足球場、六座棒球場,以及一些附屬設施,能夠同時容納數百人進行遊戲比賽。

趙城舉行遊戲比賽是不收門票的,也不限制平民觀看。兵農合一的時代,人們喜歡這種競技遊戲,觀看比賽、參與比賽的平民多了,有些軍人家屬就將自己的住房改裝一下,用來開店,店中就賣士兵配發的酒類與肉食。

趙兵一向吃得好,穿得好,據說小武跟家臣們有個約定:因為趙城人口少,所以趙氏私兵準備走精兵路線,那些正卒不再參加農業勞動,以專心訓練。為了讓他們有體力應付艱苦的訓練,趙武又制定了所謂的“營養標準”。每位趙兵每天都能發到一點肉,這個肉的多少並沒有固定的標準,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但每天一壺酸酪漿卻是必須的。

這年代,酒是很罕見的物品,有人喜歡喝一點,但也有人不好那一口。於是,士兵們一個月下來,積攢了不少用不了配給物,正好可以交給家屬,在自家店中出售。每月月圓的時候………也就是趙城各個球隊舉行每月決賽的時刻,隸舍組成的軍營開放,軍屬也乘機開店做小買賣,把士兵用不了的配給物兌換成所需要的物資。

趙城執行管仲的重商策略,是完全的市場經濟,“關幾而不徵,市正而不布”,亦即:商業稅收幾乎不徵,市場運作極少干預,讓市場決定商業的命運,讓競爭決定誰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