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晉國士兵,用通行的晉國語言開玩笑說:“我聽說趙氏富裕,士兵出征的時候,都用濃香料、濃鹽,臘制許多板鴨板雞。這種臘鴨臘雞,平常鹹的都不能吃,但行進到野外,做戰士餐飯的時候,掰下一隻鴨腿或者鴨翅,用整鍋湯熬一熬,湯裡既有了鹽味,也有了香料的味道,還能吃到肉腥……是不是?。
老二說的話是在誇趙兵,但押送他們的卻是中行氏的軍隊,中行氏士兵狠狠撇了撇嘴,嘆了口氣抱怨:“人跟人比,氣死人啦!人家趙兵出戰的時候,武器鎧甲都是配發的,還提供部分食物,都是雞鴨豬肉啊!他們都吃膩了。而我們這些人出戰,鎧甲武器都需要自備。這趟如果不是跟著武衛軍沾點光,恐怕我們的糧食都要自己準備。”
老二隨口回答:“雖然這樣,但我聽說,你們的軍功卻屬於自己……十八級軍功制下,你們很是捨身忘死啊!”老大突然咳嗽一聲,接著老三也咳嗽一聲,老二馬上轉移了話題:“晉國這次聯合諸國南下,我們大王已經連連後撤,怎麼晉國還步步緊逼呢?”
中行氏的小卒哼了一聲,回答:“楚人,這些問題不應該由你來問。”老二笑了,回應:“那是那是。”
趙武的中軍大帳門口,齊策正在安排各部隊就餐序列。幾十萬軍隊,其中各國諸侯的軍隊雖然作為輔助兵參戰,但幾十萬人人吃馬嚼也是件很繁瑣的事情,見到沈國派來勞軍的使者,齊策打量了一下三名楚國的商人,皺了皺眉頭,問:“怎麼,沈君沒有過來?”
老大憨厚的一笑,回答:“我等受命先來勞軍,君上使者正在收拾行裝,稍後就到。”
齊策皺了皺眉頭:“怕是沈君膽小,非要你們先勞軍過後,才敢出城投降吧?”齊策說完,讓開了前進的通道。祈午走過來,迎著這三人不滿地回答:“沈國的君臣怎麼了?連勞軍使者都分個先後錯落,有這樣的規矩嗎?……算了,沈國人也許是跟隨蠻夷(指楚國)太久了,已經不知道華夏的規矩了。你們隨我來,規矩點。”
齊策依舊留在帳外,他閒閒地統計完全軍物資,滿意地說:“沈國國君投降之後,也許我們能從沈國再獲得一筆資源,那時,南下的各國不僅糧草夠用,恐怕還能小掙上一筆。”
剛才送三名楚國商人入營的中行氏士兵插嘴說:“齊先生,武衛軍平常拿軍餉的,他們參戰還有薪水發,我們這些人自備武器與鎧甲趕來參戰,是不是能多分一筆?”
齊策咧嘴一笑:“你說的,也正是我所發愁的。元帥確立了武衛軍的職業兵性質,但他們這些也是晉國人,按軍功賞罰制,他們立下軍功也該進行獎賞。然而他們又是武士,是士族一員,參戰屬於義務,本不該有薪水可拿,戰後卻要與義務參戰的你們一起按軍功獎賞,這似乎對你們不公,畢竟你們是自費參戰,而他們是拿薪水作戰。”
中行氏士兵隨口搶問:“是呀是呀!我們平常雖然不納稅,但現在的戰爭要求武器越來越精良,鎧甲越來越昂貴,僅憑那點免稅的優惠,根本置辦不起相應的武器鎧甲。如果不是為了軍功,不是為了保住爵位,誰還有興趣超期服役?武衛軍那群小子平常拿著薪水,拿著國家配發武器和鎧甲,有了軍功卻要與我們等同論賞,這對我們太不公平。”
齊策也皺著眉頭,回答:“是呀!這是明顯的不公,但是十八級軍功制剛剛開始實行,其中必有不完善之處,我們正在考慮如何進行彌補。……諸位請放心,元帥一定會想出辦法的。”
那位中行氏計程車兵連聲應和,並點著頭表示:“元帥當然會想出辦法。剛才來的那三名楚國人,都在讚賞元帥設立的十八級軍功制。元帥如此聰明,想出這麼一套激勵機制,也一定能完善它。”
齊策一愣小心地問:“你剛才說,來的三名楚國商人也知道我們的十八級軍功制?”中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