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連續遷都;那對皇帝和朝廷的權威打擊太大了;所以這一妥協只能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權力頂層的內部;停留在某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事件上;比如盛大的國祭;一般情況下都在京師舉行;如果聖主把新年國祭的地點放在西京;放在大興城;那基本上就等同於承認了西京才是真正的國之都;是中土皇權的象徵地;而東都則降格為國事處理中心;換一種說法就是代表皇權的宮城位於大興城;而代表相權(行政權)的皇城;則位於東都。
由此引申;留守西京的代王楊侑;距離儲君的位置最近;而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相比較而言距離儲君的位置就遠了。
再深入引申一下;若二次東征勝利了;聖主和改革派逆轉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劣勢;那麼可以預見;一旦國內外局勢穩定下來;聖主和中樞的精力重新放到推進大一統改革上;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由互相妥協讓步再次發展到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這一特殊時期的政治妥協產物必定化作烏有。
所以;李子雄就此做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二次東征必定失敗。”
齊王楊喃聽懂了;沮喪絕望的情緒頓時有所改善。
二次東征失敗;聖主和改革派再遭重創;而這一次重創真正具有致命性。中土國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支援聖主年復一年的發動東征;所以二次東征如果失敗了;第三次東征基本上就是自殺;相信聖主和改革派們還不至於瘋狂到自殺的地步。
二次東征失敗;朝堂上的保守勢力就能完全戰勝改革派;改革派勢必要遭到一次大清洗;大一統改革將陷入停滯和倒退;但這對齊王楊喃來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西京保住了它的國之都的政治地位;關隴本土貴族集團依舊牢牢掌控著國之命運;而在這一利好大背景下;齊王楊喃毫無意外會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援;在皇統之爭中贏得最後的勝利。
希望是存在的;關鍵是現在的堅持;而現在的堅持需要正確的策略。
齊王楊喃已經有了正確的策略;只是在沒有見到李子雄之前;沒有聽到李子雄對當前東都政局的精闢分析之前;他一直在懷疑這個策略的正確性;因為這個策略來源於李風雲。
李風雲早在去年就預言有二次東征;並且二次東征功虧一簣;今年他依舊堅持這一預測;並且依據這一預測積極實施發展壯大之計。現在李子雄也有同樣的預測;並且有依據這一預測逆轉乾坤的意圖;那麼;李子雄的具體依據是什麼?
齊王楊喃突然有了一種不詳預感;當即轉目望向韋福嗣;巧合的是;韋福嗣也恰好望向他;眼內充滿憂鬱之色。果然;兩人心有靈犀;想法一致。
李風雲曾預言二次東征功虧一簣的原因是東都爆發了兵變;假如這一預言成真;那麼誰會發動兵變?難道是李子雄?以李子雄頑固而堅定的保守理念;以他對激進大一統改革思路的反對;以及他對改革派的仇視;他的確有發動兵變的動機;而以他在軍政兩界的巨大聲望和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人脈資源;只要給他一支軍隊;他的確有攻陷東都的可能。
只是;李子雄發動兵變;必然要高舉齊王楊喃的大旗;而李風雲預言;兵變會迅速失敗;這讓齊王楊喃心生寒意;忍不住脫口而出;“誰要兵變?”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子雄的雄心
李子雄吃驚地望著齊王;眼裡不由自主地掠過一絲慌亂;他怎麼知道有兵變?秘密洩露了?這怎麼可能?
李子雄是兵變的策劃者之一;但何時發動兵變;如何兵變;兵變最終以何種方式結束並達到目的;都沒有確定。
政局在不斷的變化;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甚至就連他本人都突然“復出”了;而且離開東都到了東萊水師;所以到目前為止;雖然二次東征是個絕佳的發動兵變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