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陣作戰,士氣最為重要。
參與大勝在望的作戰,將卒士氣也最為旺盛。
簡單的說,就是打順風仗,恃強凌弱,膽氣也生。
殺戮也最能激發血勇之氣,令膽怯者猙獰,怯懦者色厲。
對於普通兵卒來說,虜兵的首級就意味著田宅與衣食無憂;對武吏軍將而說,戰功則意味著平步青雲、意味著衣錦還鄉、恩蔭子弟。
而對於真正有志於保家衛土的將卒而言,即便不幸戰死於這樣的沙場之上,也滿腹馬革裹屍的壯烈情懷。
淮東水營將卒不足四千人,戰船以艨艟、鬥艦、走舸等中小型戰船為主。
淮東水營以往與赤扈水師在爭奪淮河下游控制權時,更多是收縮在淮河以南的楚州縱深處的溪河、湖泊之中,利用堰壩、木柵阻擋赤扈水師的進攻,平時都不敢進入淮河,只是依託臨岸塞堡進行被動的防禦,勉強儲存主力未受重創,自然難有什麼出色的表現,也素來不受重視。
然而這次殺入洪澤浦,在對淮河入洪澤浦河口爭奪的水戰中,淮東水營依託京襄兩艘鐵甲樓船,卻將恃強凌弱的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鄧珪的親自督戰下,作戰極其積極、活躍。
京襄兩艘鐵甲樓船,是在傳統樓船基礎上改造,但將甲板之上的三層艙室改為兩層。
這麼做除了減少戰船覆甲面積,減輕船身自重外,同時也能在水戰中,降低被投石機擊中的可能,提高船體的穩定性,提高衝撞以及抵抗衝撞的能力——
也因為如此,鐵甲樓船外覆竹篾所編的罩棚進行偽裝,遠遠看過去更像是兩艘普通倉船,從而瞞過赤扈人滲透到長江沿岸監視的斥候耳目。
當世已經有一些載量高達兩千石甚至五六千石的大型貨船,運載糧食、棉花、紗布等大宗物資在長江等主幹河道之上航行,世人稱之為倉船。
兩艘拿「烏篷」遮擋嚴嚴實實的「倉船」從南蔡、荊州等方向出發,經樅陽浮渡順流而下,普通斥候探馬看到,理所當然就認為裡面裝載著什麼貨物,前往長江下游的州縣販賣,又或趕到揚泰等地裝運糧食、食鹽等物資返回,哪裡想得到會是兩艘大型鐵甲樓船獨走?
雖說鐵甲樓船從結構上減少一層船艙,船型更為平扁,但水面以上船體滿覆一分厚的薄鐵板,自重還是驚人。
進入戰場之後,戰船需要將易燃的風帆收起來,僅僅依靠底艙槳手划動百餘副大槳,自然難有什麼機動性可言。
當然了,傳統的樓船機動性也差,在水戰戰場上除了船型巨大直接衝擊敵軍船陣外,主要也是為機動性更強的中小型戰船提供支撐。
在這方面有著更強防護力的鐵甲樓船,表現自然是極其突出:
不畏箭矢,不畏小型投石弩的投石,不畏火攻,與同等船型的敵船進行衝撞,也是穩居上風。
淮東水軍殺入洪澤浦的第三天,雖然還沒能奪下河口,殺入洪澤浦以西的淮水河道之中,但憑藉兩艘有如移動堡壘一般的鐵甲樓船,也是將赤扈水師壓制在河口附近
水域,迫使赤扈人這兩天來不得不從上游調更多的戰船、水軍兵卒增援過來。
「敵軍又有六艘艨艟戰船出來了,我們可以稍作後退!」
彌寶透過箭窗看到赤扈水師又有新的艨艟戰船從淮河河口殺入洪澤浦之中,使得虜兵水軍在河口外側水域所集結的戰船數量,超過他們兩倍有餘,轉回頭向鄧珪建議暫作後退,與虜兵船陣拉開距離。
鐵甲樓船就像一頭踩踏無敵、皮堅肉厚的大象,卻也抵擋不住群狼的撕咬。
鐵甲樓船的側舷也是薄弱點,倘若側翼沒有防護,又或者同時面臨多
艘大型敵船的野蠻進攻、衝撞,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