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陰城的北面,以選鋒軍右鎮、靖勝軍第四鎮、天雄軍第五鎮為主力,日中之時對平燕宗王府從蒙城等地西進的增援步騎,進行激烈的攔截作戰;驍勝軍第一鎮、第二鎮則日昳之時從汝陰以東北上切入戰場,激烈程度比泰和敵營以東的戰場尤盛。
除開從燕薊、雲朔以及河東、河北等地徵調過來的十數萬降附漢軍外,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還在潁州、亳州境內集結了總數高達八萬餘眾的精銳騎兵。可以說是在幾乎沒見中斷的連年征戰之後,赤扈控制中原主要地區的兩府,這一刻已經將其在中原地區可以動員的軍事潛力都壓榨到極致。
畢竟除了在潁州主戰場外,伊水上游的汝陽地區、潁水上游的許昌地區以及淮水中下游的濠壽、海泗等地,雙方也都投入十數萬兵馬進行對峙或激烈的作戰。
而在秦嶺之中,雖說西秦軍按兵不動,顧繼遷顧氏所統領的東川軍,此時卻也積極出兵子午道,對佔據關中渭河平原、隸屬於靜憚宗王府的虜兵展開反攻。
雖然鎮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將高達八萬之眾的敵騎之前分別駐於汝陰兩翼的城池之中,但由於精銳騎兵超強的機動能力,如果不派出大量的步騎出汝陰北上,對其進行切割、阻攔,任平燕宗王府將汝陰以東的近四萬騎兵,快速西進增援到泰和以東地區,後果將難以想象;甚至可以斷
定,赤扈人一定在西翼取得絕對的兵力優勢,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前軍主力的側翼防線無情的撕開。
此仗的勝負,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在泰和以東地區的戰場分出勝負之前,北汝陰城的左軍主力,能否成功的將平燕宗王府的四萬多增援騎兵拖住。
為此以靖勝軍第四鎮、天雄軍第五鎮為主以及兩萬餘諸路州兵馬為輔的左軍主力,出汝陰城往北呈斜線展開。
相對平燕宗王府西進增援的四萬精銳騎兵,五多萬甲卒背靠著汝陽城北一條五六丈長寬、名為五馬溪的小河結陣,拉出長達四十多里的攔截防線,其實是極其薄弱的。
即便左軍主力就近從汝陰出城北上,即便除了數以百計的精鐵盾車、鐵臂弩車外,汝陰這一個多月還組織匠工,緊急打造了上千輛簡易偏廂車用來加強甲步陣列,同時還往攔截防線所背倚的五馬溪調入一百餘艘走舸、排槳船等小型戰船進行支援作戰,但整體來說還是處於劣勢。
選鋒軍右鎮甲騎加上重甲馬步軍總計約萬餘人馬,卻需要集中到北翼展開,防止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繼續往北側迂迴。
這注定是一場艱難卓絕的攔截作戰,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將平燕宗王府的騎兵部隊拖住,拖到泰和以東戰場分出勝負。
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日中時分就抵達五馬溪以東地區,沒有進行任何的停歇、休整,就直
接對攔截陣地發動一波接一波的進攻;他們也沒有等其後方高達七八萬的步卒主力趕過來。
頂替孟和總攬平燕宗王府西援兵馬的大將赤源心裡很清楚,真要等後方的步卒主力趕到,最早也要等到次日拂曉才能發起猛烈進攻,而他根本就不敢賭鎮南宗王府在泰和大營集結的主力就一定能撐過今天。
在平燕宗王府西進援騎的猛烈進攻下,沿五馬溪部署的防線一度岌岌可危,不計其數的將卒倒在虜騎的馬蹄與戰刃之下——作戰最激烈時,徐懷將楊霽、郭雲昆所部都派上戰場,汝陰城裡的預備隊就剩不到三千人。
平燕宗王府的騎兵主力為了爭取時間,也沒有選擇從一百二三十里外的亳州治譙城附近進行迂迴,選鋒軍右鎮主力隨之也就殺入平燕宗王府騎陣的北翼,進行混戰。
到晡時(下午三點),楊祁業率驍勝軍第一鎮、第二鎮主力終於趕到汝陰,兩萬五千餘馬步兵也沒有時間歇口氣,都沒有整頓陣型,一隊隊甲卒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