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都送不出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把鑰匙上的“階級鬥爭”(1)
俗話說:人活因為有一口氣,人死因為缺一口氣。企業也是如此。金箔廠之所以落得個氣息奄奄,日薄西山,淒涼寒酸的境地,就因為差一口氣——改革之氣、陽剛之氣。
何大福真有福氣,他到金箔廠一上任,整個局面突然變得好起來了,金箔廠開始有生氣了!是的,國家的大勢使金箔事業有了振興的機會,也為何大福創造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臺。“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千古名言今天在何大福身上顯現了!
到1983年底,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5年,進入了一個相當好的發展期。特別是###視察南方,發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五十年不變、發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後,改革開放熱浪一浪高一浪。全國宗教事業也得到了大恢復。北京與全國重點古建築都在相繼修復。因此,金箔需要量越來越大,竟然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修復天安門又急要四十萬張金箔的任務,真是令何大福心急如焚。
因為需要量大,金箔廠傾盡全力,也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原因是,經過幾十年的“階級鬥爭”與“###”,金箔行業長時間被劃入“封、資、修”之列而慘遭重創。特別是錘打金箔的關鍵襯紙嚴重短缺,這個“瓶頸”卡殼,使得何大福他們整天如熱鍋螞蟻。
烏金紙是錘打金箔的關鍵性襯紙。這種烏金紙不怕高溫、不怕嚴寒、不怕酸鹼、不怕鍛打。金箔人將它看作與黃金一樣貴重,因為是黑色,所以稱為烏金紙。金箔人視烏金紙為命根子,分家時寧可不要房和田,也不能不要烏金紙。
可是,現在全廠只有幾十包烏金紙了,一人一包都不夠分。更何況烏金紙每包打一次要求“休息”半個月,現在連一天也休不了,這樣拼下去,這幾十包烏金紙很快就要全部“死亡”!
情況真是緊急。如何辦呢?何大福向梅長生、劉恆等專家討教。“沒有什麼好辦法,只有一步步培養。培養一包烏金紙最快也要三年,這三年,金箔老藝人什麼活也不幹,專門關起門來溫和錘打新購回來的原坯烏金紙,三年後方能成熟,投入使用。這三年什麼效益也沒有,只花錢不賺錢。前任領導們每人任職平均壽命只有年,他們誰也不肯培養烏金紙,所以造成烏金紙更加奇缺,現在急需,哪有呢?”梅長生無奈地說出了原委。
“那就成立一個烏金紙培養班。將散落在外的退休老藝人請回來,專門幹這個事。”何大福下定了決心。
“你不怕中途調走?光種樹得不到果實。”劉恆開玩笑地說。
“為了弘揚金箔這個祖國瑰寶,我寧願做種樹的前人!”何大福堅定不移。
“那錢呢?培養烏金紙要錢啊!”梅長生提醒說。
“邊幹邊想辦法吧,不能再等了,越等越糟!”何大福態度堅決。
烏金紙的原坯,當時只有浙江富陽能生產,這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生產工藝,也屬於“中華一絕”。靠近山區的藝人們,將向南山上的毛竹砍下後,放在池塘裡浸泡五個夏天,然後製成坯紙,再經過幾百遍塗油燻烤,才成為“烏金紙”的原坯,供金箔人“培養”,成熟為“打箔家生”。可惜由於“###”盪滌,烏金紙坯紙也幾近絕跡。如今,金陵金箔恢復了生機,給烏金紙原坯生產也帶來了希望。為了掌握原坯生產情況,保證金箔廠“培養”烏金紙的需要,何大福決定到七百多公里外的富陽走一趟。 。 想看書來
一把鑰匙上的“階級鬥爭”(2)
這天一大早,何大福與梅長生、劉恆、馬國富等五六個人,擠上了廠裡唯一一部“雙排座”汽車,直奔浙江富陽。那時還沒有瀝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