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3部分

“伍貴文和熊萬荃,一炮未發,就這麼退走了?”

“是,現在已經查清楚了。”丁世傑揮揮手,便有親兵取出了地圖,擺在案子上,“崑山的長毛,是在我們攻破千燈鎮的第二天開始撤的——”

軒軍和淮軍的這一次進擊,保密的功夫做得很好。自從上海的戰事結束,四鄉的清剿都督促得極嚴,連最小的水陸道汊,都有團勇和鄉兵把守,因此原來太平軍派出的細作,紛紛存身不住,不是被抓被殺,就是逃回了蘇南省的地盤,因此譚紹光對軒淮兩軍的動向,便不能像過去那樣瞭如指掌。

到了官軍初二宣誓開拔,初三接仗,突如其來的攻勢讓太平軍有些措手不及。特別是軒軍這一路,沒幾天就已經攻到崑山城下,而且把澱山湖至崑山一線的寨壘,掃蕩殆盡。及至譚紹光收到訊息,幾乎沒做什麼猶豫,立刻便下令伍貴文部從崑山撤退回蘇州。

之所以要撤退,是因為打不過。

對於現在這支軒軍的戰法,太平軍幾乎是束手無策——火力不如,射程不如,何況軒軍又有張勇的馬隊作為機動呼應,因此完全是無處下手。尤其是軒軍的火炮太過兇猛,單憑崑山城外的石壘和崑山的城牆,連死守都變成做不到的事情。

譚紹光跟關卓凡兩次交手,都吃了絕大的虧,第一次是李容發被堵在高橋,近萬人全軍覆沒,第二次是被軒軍犁庭掃穴,從南橋打到青浦,最後把郜永寬的五千人活活困死在青浦城內。血的教訓,殷鑑不遠,這一回,他可不想讓伍貴文再重演青浦故事,否則一旦被軒軍黏上,怕是連走都走不脫——張勇的快槍遊騎,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既然這樣,倒不如儲存實力,留到蘇州來決戰!東南名城,高牆厚壘,就不是軒軍的火炮所能轟開的了。憑藉蘇州城,再加上經營多年的工事堡壘,特別是還能跟“航王”唐正財的太湖水師連成一線,互為依託,倒要看看他關卓凡如何下手?

只要在蘇州擋住了官軍,無錫常州這些重鎮自然也都安全,至於崑山那些來不及運走的輜重銀兩,留給他關卓凡好了,等到忠王解了天京之圍,回師東進,再報這個仇。

他在想著關卓凡,而此刻身在崑山城內的關卓凡,卻在想著李鴻章。

“我們先在崑山等一等,”關卓凡對劉郇膏說,“你派人聯絡一下李撫臺的淮軍,看他們在太倉打得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可以南下夾攻蘇州。”

(晚上還有一更,老時間。)

*(未完待續。。)

第九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 (三更)

(對清代江蘇地理不太瞭解的朋友,可以參照作品相關中的《蘇常戰役地理圖》。)

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打聽,打聽出來兩條訊息,一是李鴻章的淮軍,在太倉州遇到了麻煩,遲遲沒有開啟局面,二是朝廷准許了李鴻章的一道奏摺,調吳熙替淮軍幫辦軍務,身份是兼任“常勝軍”的會帶一職。

太平軍在太倉的守將,是“會王”蔡元隆,曾經隨同李秀成,在坂橋一役中圍殲官軍九千人。他不像譚紹光和伍貴文那樣謹慎,而且認為面對的又是淮軍,大可以一戰。

他的打法亦很靈活,不僅守太倉城,而且派出數支小部隊,利用熟悉地形的長處,不斷襲擾淮軍的側翼和糧道,更派了三千人的一支偏師,越過北簳山,徑直去攻打寶山。寶山當然是打不下的,但因為聲勢造的足,這一條圍魏救趙的計策,也給淮軍帶來了不小的困擾,一時間手忙腳亂。

另一個麻煩,則是出在軍餉上。上海之戰,淮軍在太倉和嘉定兩地,損失都很慘重,因此李鴻章利用間歇的這段時間,又補充編練了不少新勇,特別是替戈登的常勝軍,把兩個營的編制,擴大到了六個營三千人。再加上要急購各式軍械,花費不小,軍餉就不免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