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馬爾杜克的舉動,使得人類一開始就有神性,也就是靈魂。
但這個靈魂並不完全,因為每個人的魂都只是一部份。全部合起來才能成為一個神。
因此,‘魂之座’就是指那位原先被撕成一片片的神,也就是全人類精神的集合體。
也由於人只是神的某一部份,因此平時是無法與神抗衡的,但一旦團結起來。眾人的靈魂會合成一體,就可以算是神了。
這也就是為何當人要建巴比倫塔時。神必須下去變亂口音破壞團結的原因。但也由於這個充當人原料的神是戰敗的神,也就是惡魔,因此人類一創造出來。就揹負著‘反抗神’的原罪了。
附帶一提。那位充當人靈魂原料的神名叫Kingu,是戰敗的創世母神提亞馬特第二位丈夫,或者不太尊重地說,只能算是性奴隸。
當然,這又牽涉到神為何要創造人的原因,巴比倫神話裡的神是為自己的私慾而造人的,故一開始馬爾杜克就以一位最爛的神來製造人,這樣人就可以一方面擁有神的能力為神服務,一方面又無力對抗神。
然而一個創世神話的旁支傳說。卻提到創世母神死後的魂引導了人取得智慧,於是人開始能擺脫神的束縛。後來在基督教諾斯替教派的改編下,變成了Sophia女神差遣耶穌來,引導被耶和華誤導的世人。
總之,後來基督教正統把諾斯替教派的Sophia女神轉為神的‘智慧’或‘話語’,擁有獨立的神格,並且還‘道成肉身’降生為基督。
天主教與東正教分家後,天主教將原來基督教義中,把教會比做神的新娘的說法,人格化地自比為‘聖母馬利亞’。
然而在東正教裡。他們把同樣的觀念變成將教會自視為神的‘智慧’Sophia,但Sophia含意很多,既是道成肉身的耶穌,也是神差遣到人心中的‘聖靈’,又是諾斯替教派裡耶和華的母親。
以至於最後在東正教裡,Sophia幾乎等同於耶和華,兩者都是無所不在的,因為這個世界都是靠耶和華或Sophia所創造的。但耶和華是自在永在者,Sophia卻是無所不在中的不存在者,對應於耶和華的‘存在’。
猶太教在各地流傳時,發展了許多啟發教學用的教義,最有名的就是卡巴拉密教(參見卡巴拉生命樹)。
然而卡巴拉密教是一個‘公開的密教’,或者只能算是天主教裡的解經學。
要學習卡巴拉,除了要是個猶太教徒外,沒有別的限制。
如果接觸過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解經學,就會發現其中引用的偽經、異教、異端多的不勝列舉。
卡巴拉也是如此,它把巴比倫創世神話裡,人的魂是某個神或惡魔的一部份的說法,再和Sophia之說融合,結果產生的就是有關Seele的說法。
猶太密教裡的Seele不但表示所有人靈魂的集合體,而且這個Seele與神的靈是相對的。
然而神的靈是無所不在的,人的靈若以各別來說,卻是有限的,唯有將所有人的靈統合起來時,才能重新拾回Seele原來擁有的神性。
Seele本來就與神一樣,也是無所不在的,但Seele做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卻是不存在的。
不過基督教與猶太教在這裡又產生了一個神學差異,那就是基督教的Seele既指整體,也可以指個人,而猶太教裡Seele卻只有指整體而言。
馬克思在引用Seele的含義時,取的是猶太教裡注重整體的意思,因此如果只翻譯為‘魂’或‘魂之座’,都只是片面的意思,更何況‘魂之座’本身由於只是抽象的存在,拿來稱呼一個實質上有組織、有思想、有能力的機構,是很不對題的,因此用直接由《猶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