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6部分

築橋隊伍,擁有築橋工人三萬餘人。此刻剛好是秋季,黃河水勢平穩,並逐漸進入枯水期,十多支築橋隊來到雞澤附近的江面,沿著江面散開,開始熱火朝天的修建引橋。建造橋墩。

趙武到雞澤附近的黃河江面巡視一番,開始沿著江水一路下行,向黃河入海口走去。趙武他此行的目的,除了要對趙氏的發展做出規劃外,還要前往侯晉的領地進行視察。出了甲氏之後,黃河下游有許多胡人居住的部落,所以趙武的護衛隊不免龐大了一點,他隨身攜帶一個整編師的趙氏領主武裝,還帶有一個師多的輔助人員,使得隊伍達到了八千人的龐大數量。

走不幾天,首先遇到的是陽國。

第二百八十三章 誰才是天下第一將

這個陽國不是春秋時的主流國家,春秋歷史很少對陽國進行記錄,現代人根據典籍中的片言隻語,對陽國做出種種猜測,故而猜測的歷史多種多樣。這也是符合春秋這個時代狀況的:因為陽國處在黃河下游,這片地方在春秋時代,處於原始古森林環繞之下,周圍巨樹森森,好不容易有一個人類聚集點,但他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就是老子常說的:“雞大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外人幾乎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也很少關注他們的來歷。

其實,陽這個地方在上古時代赫赫有名,它幾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因為它是大禹的故鄉。或許是因為後來地球逐漸變得寒冷,以至於文明的中心不斷南遷,遷往黃河中游;亦或許是後來西周取代了商文明,使得文明的重心開始向西部遷移,才使得陽這個地方開始衰落。

此刻,離大禹的時代又有一千年了,一千年的遠離文明的中心,使的陽附近曾經被砍伐的森林重新茂密起來,開始擠壓人類的生存空間。趙武抵達陽國的時候,見到的正是這番景象:農田毗鄰森林一步之隔,阡陌中處處殘留著刀耕火鐮的燒荒痕跡。也因為常年與世隔絕,陽國人依然保持著上古時代的風尚,時裝、禮節都很復古。他們所處的城市彷彿哈利波特中的蘇格蘭山村,唯有一條狹窄的小路蜿蜒穿過森林,一切一切顯得古樸而簡陋。

面對八千大軍,陽人絲毫沒有抵抗的勇氣,幾名老人手裡端著木盤跪迎了趙武,木盤上擺放著不少玉器與絲帛(以此表示臣服)。齊策先過去詢問幾句,轉回身來,悻悻的說:“這裡面已經沒有國君了。哼!幾個老糊塗,連他們國君什麼時候沒有的都說不清楚,只記得幾年前,齊國大軍經過此處,順手將他們的國君殺了,然後安排了一名齊國官員管理此地。”

趙武訝然:“那名齊國官員呢?讓他來見我!”

齊策顯得更懊惱了:“這幾個老頭,只知道那個齊國官員後來病逝了,連什麼時間病逝的,得了什麼病,齊國軍隊什麼時候走的……全都說不清楚,他們現在不知道該向誰繳納賦稅,所以請求我趙氏能夠接納他們。”

趙武感覺非常詫異,陽國不應該這樣啊!他記得到了戰國時代,有一名叫陽虎的人,多少與孔子發生過聯絡,只是記不清此人是孔子的弟子,還是圍困了孔子的盜匪。再轉念一想,趙武暗自笑了:“孔子現在幾歲?再過幾十年,趙氏的開發精力將不得不轉向此處。因為三家分晉了,趙氏唯有向東擴張,在趙氏這種努力下,五六十年後,陽國出幾個文化人算什麼,可以理解。”

“那麼就讓他們選百餘名十歲左右的孩子,送往趙城學宮進行學習。讓伯州平選拔一名趙氏官員,留在此處管理百姓。另外通知築路隊,修建一條從陽國通向邯鄲的大路,以便我們今後來往此處。”

齊策馬上附和:“不錯!我問了,陽國雖然小,但也有約兩萬人口,我們如果白手起家,發展一個兩萬的墾殖點,要花大約十年工夫,還不一定做得到。但如果把陽國納入我們的管轄之中,把這裡變成一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