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部分

為東部大市場,每年有大量的商賈前來採購貨物,光應付這巨量的商販,需要從四處調撥的糧食,就能吃盡我們的運力。在這種情況下,萬一邯鄲遇到圍城,那麼城中百姓就成饑饉了。但有了這條雞澤渠就不一樣了,鄰近的農田都得到開發,多餘的糧食就近銷售,賣的價錢不錯,屬民為此獲益不少,這全虧了眼下這條雞澤渠。

前幾年天下大旱,我趙氏多虧邯鄲城的開發,以及對中山國土地的囤殖,才使趙氏不被飢餓與災荒所影響。但如今趙氏對甲氏的開發已經入瓶頸:道路交通不暢,使得農產品不能及時流通;糧食產量限制了人口增長以及移民數量;一座邯鄲城的客流吃光了甲氏的糧食產能,但我們要向外出售產品,又不能限制客商出入邯鄲。

在此種情況下,唯有提高田畝單位產量,唯有畝產量高,我們才能用最少的人手,滿足儘可能多的人吃飯。以騰出更多的人手進入工坊、進入店鋪,進入軍隊……凡此種種,全賴雞澤渠的存在啊!”

沒錯,古代的大型工程,多多少少,都能促進當時的生產力發展。尤其是大型水利設施,更是促進國計民生。秦國正是因為有一條鄭國渠、一條都江堰,才在戰國中期開始崛起,走上了統一之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最簡單的真理。

趙武站在雞澤渠口說了半天話,跪在渠口的當地官員膝蓋都跪疼了。好不容易,齊策語氣停頓了一下,趙武趕緊招呼當地官員:“渠口怎麼樣,頭前領路!”

引水渠的渠口被修建成類似公園的模樣,堤壩兩側用巨石修建了堅固的石堤,石堤後的道路也被硬化,可以容納八駕戰車並駛。這道堤壩還將擔當碼頭的作用,便於漁民的小舟靠岸,出售湖中水產。

引水渠渠底溼漉漉的,約三百名奴隸手持工具站在齊膝深的水窪裡等待命令。現在,渠口距離雞澤湖還有一道淺淺的土壁,隨著趙武一揮手,渠底的奴隸們開始奮力挖鑿那道土壁,隨著工程的進行,渠內的水流越來越大,只聽轟的一聲,土壁崩塌了,湖水滔滔的湧入雞澤渠,賓士的洪水將渠底奴隸衝的立腳不住……

幾艘平底船駛了過來,將奴隸打撈上船,而後,這幾條平底船散佈在渠口,利用船上的巨型鏟、長柄剷鬥,開始繼續平整渠口,並擴張渠口面積……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一隊工人懷裡抱著長長短短的木粱鐵條整理渠壩,開始安裝輔助設施:用裝卸貨物的滑輪組,用於提高水位的風車,等等。

滑輪組出現在春秋,不算什麼。滑輪的發明踞現在已有四千兩百年曆史了,在稍後數十年,《墨經》記錄了滑輪的運用,說明春秋時代已經有了滑輪意識,但風車……這確實是趙武開的金手指。這條雞澤渠沿線純用巨型石樑,構築成寬大的渠道,渠道兩邊的大堤則成了輔助性道路,寬闊的道路從雞澤一直通向邯鄲城。與此同時。為了提升水位,以及加快渠水的流動,雞澤渠道上每隔三五里,將修建了一座大型的風車。

最初,趙武設計的風車還很簡陋,他只是畫了一個風車的大致圖形,然後交給工匠研究,沒想到春秋人的創造力實在令人歎服,工匠們不但研究出巨型的風車,還按照趙武的要求,將風車的動能一部分轉化成提升水流的勢能,而多餘的能量則用來磨面,所以,雞澤渠邊每隔三五里建築的風車,既是看守渠道的哨崗,同時也是服務民間的磨坊。而磨坊主本身是在編巡警,拿一份公職薪水,還能獲得磨麵坊收入,以此來養護渠道,並順便維持當地治安。

這種專門針對雞澤渠研究的大風車,隨後迅速在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