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位傳承了約千年,但肥子從不過問中原事務,是中原的局外旁觀者。這樣的小國,無論投靠誰,都引不來大國的關注,所以肥城在大國間搖擺不定,今日屬於燕國,明日屬於齊國,後日屬於代國。如此頻繁轉換宗主,無它,不過是向其中一個大國納貢,以尋求大國的承認而已。而我燕國就不一樣了,我燕國是大國,我們要投靠晉國,齊國人肯嗎?恐怕到最後,當晉人不得不與齊國人打交道時,在齊國的要求下,晉國會像仍破爛一樣將我們丟棄。”
趙武咧嘴一笑,老實的承認:“沒錯,晉國不會過於得罪齊國。”燕由跟著笑了,他不再說什麼,催促戰車尾隨進入肥城。
衛敏佔領肥城後,立刻按照趙武的喜好整治了肥城,肥城當地的貴族要麼被殺,要麼被衛敏遷居到河間地帶。這些貴族遷移後,留下的宅邸被拆除。而後衛敏便按照趙武的愛好,大力規劃肥城的城市面貌,他用青石板重新鋪設了肥城的街道,替肥城增設了下水道,然後用石材修建了一座軍營,一座城主府……趙武在衛敏的引導下,進入整潔的城主府,他滿意的看了看肥城左右,一聲嘆息:“可惜這東西今後屬於莒國國君了。”
此時,燕國使臣已經被趙武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屋內現在只剩下趙氏的家臣,所以衛敏說話也沒有顧忌,他笑了笑。回答:“一座城市換來一個家族的效忠,這買賣做得很值。主上,一個家族的文化底蘊需要數百年來積累,莒國國君無論怎樣顛沛流離,他們也是貴族後裔,家族的知識文化傳承數百年,用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換來莒國公室百餘位人才,我認為很值得。畢竟像肥城這樣的城市,我們只需要十來年的建設,就能完成,而像莒國公室那樣的家族,我們即使花二十年的培養,恐怕也培養不出來。所以,用一個城換取一群人才,無論怎樣看,這筆交易,主上都佔了大便宜。”
趙武哈哈一笑:“我也認為是這樣。”
在棘蒲之戰中,肥城百姓並沒過多參與,他們沒有向燕公子離提供士兵,但向參戰的軍隊提供了糧草。因為肥城原本屬於炎黃文化,所以對這座城市燕公子離也沒有過多逼迫,他把燕簡公藏匿在肥城,自己領兵遊動在外,而燕簡公也就是從這裡動身前往齊國的。肥城的國君比較聰明,此地屬於河灘地,開發很早,雖然一年只能耕作一季,但糧產量很高。多年以來,肥城都是依靠向佔領者奉獻糧草,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戰爭,但他們這次依然遭受滅頂之災。
衛敏佔領肥城後,甚至不承認肥子國國君的君權,只把對方當作一個鄉巴佬,隨意地指派了一個地點,挖個坑把人埋了………連殉葬物都沒有。然而,肥城畢竟淵源過深,只要稍稍緩過一口氣來,它就呈現出北方大城的文化底蘊……
此時,黃河正在融化,肥城地處黃河北支流的北岸,已經有部分船冒著危險趕到肥城,依託肥城的碼頭,轉而向北方新封的小領主們輸送墾荒物資,人來人往的,令肥城很具備商業氣氛。衛敏清除的當地貴族所遺留下的空地上,已經有商人開始推倒舊房,新建趙氏風格的石質建築。工地上來來往往的奴隸們,也讓肥城顯得人氣很旺。
趙武不關心肥城的貴族去了哪裡,進入城主府後,他只是有點惋惜,這麼一群文化人,衛敏說殺就殺了,這要是弄到趙城去,能教匯出多少學生,他坐上了城主的椅子,惋惜的嘆了口氣。
一旁的齊策見到趙武神態不對,趕緊解釋:“莒國國君勢力薄弱,他們要入住肥城,肥城原有的勢力也應該清除,主上不必為肥城貴族嘆息。肥城遠離中原文化,他們保有的知識體系還是西周早期的知識體系,這種知識體系,彷彿我趙氏最愚昧的奴隸所擁有的知識體系,即使喪失了,也完全不值得留戀。”
趙武擺擺手:“畢竟是數百個讀書識字的文化人……”稍停,趙武不以為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