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他在“體制內”的名聲實在是不好。沒有人不怕他。
這本是高高在上,俯視蟻民的人物,卻是那麼的丟面子。
沒錯,許仙打了他們,搶了他們銀子(在他們看來這付銀子給百姓看病,便是搶他們銀子)也好,他們都不覺得。因為許仙與老朱的關係太好了,有老朱護著,這搶了也就搶了。他們認了。
這權臣佞臣欺壓他們這些“君子”,這不是正常的嗎?反倒是他們既要向打傷的百姓道歉,又要付治病的銀子……他們記恨於心。從古自今,沒有這樣的說法,這才是真真地在羞辱人。
正因為如此,許仙雖然在鹿鳴宴上一鳴驚人,結識了不少士子,入了士子們的大團體,但是他們反而下意識地希望許仙學業不成,千萬不要高中。
這樣下意識的行為,連帶著許仙的威名更盛。
名望、威名,都是名。名之所在,人之所注,氣之所聚。
剛剛抄改完這大清狀元郎的文章,許仙剛停下筆,便注意到自己的氣運又多了。
他不由低頭看看這文章,也不知道是感激他才好,還是對華夏漢人哀悼一聲才好。
雖說這八股文起於明,但是明朝的皇帝奇芭太多,這有不愛上朝的,有不愛做皇帝做大將軍的,有愛做木匠的……更有這以罵皇帝博清名計程車林……
多麼奇芭的朝代,多麼奇芭的皇帝,多麼奇芭計程車子……這便是許仙準備了半天不得不放棄明朝狀元,選擇清朝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這清朝的文章絕沒有敢譏諷皇帝的,為了這氣運,許仙都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了。
特別是這濁氣竟然隱隱露出了親近之意,許仙更是鬱悶的無以復加。
對也好,錯也罷。抄了也就抄了,許仙也就不再去想它。
取出美食,手—揮,去掉外層的鬼氣,那冰凍開始融化。
不要看這時代沒有冰箱,但是先把做好的飯菜凍住,再包上一層鬼氣。這比冰箱還冰箱,只要鬼氣不散,這冰便化不了。再加上急速冷凍,這飯菜加了熱,幾乎與才做好的—般無二。
只看許仙附近考監的同窗,那一副口水直流的樣子,便可明白。
如果不是這考監無法隨意走動,早聚了一幫人。
說到冰,今年的考官大人絕對是幸福。鹿鳴宴上都有冰塊,這科考自然也是少不了。
大人們的審卷室裡,—桶桶的冰塊散發著寒意,驅散著暑氣,這南京,至少是這個地方,是一點兒暑氣也沒有。
士子們做好的卷子已經是送了進來。
三位考官大人也開始了閒聊。“噫,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今科考題不知哪位大人所出,實在是大有水準。”
這儒家的學子,無論是何門何派,哪位賢人的弟子,對於亞孟的民為本,都是不得不認賬的,甚至大加讚揚。
因為在古代,這民並不僅僅是平民百姓,而是士農工商全有了,甚至在某些儒家弟子的解讀下,這“民”只有一個,天下士紳。至於其他階級。
工商不說,平民百姓直接換了個稱呼,泥腿子,—腳踢了出去。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自然也就有了“明朝皇帝與民爭利”的傳說。什麼“礦”啊,什麼“士紳納糧”……這捱得上老百姓嗎?士紳本就是統治階級。
扯遠了,就是說在這樣的認識下,是絕沒有人說這“民本”不好的。
“這是丞相大人親點的考題。”主考官洩露“天機”說道。
“原來是丞相大人,果然是高瞻遠矚。”
“看看這篇文章,把皇權與民權並立,了不起,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另一個也不甘示弱,讀起了這士子的文章。
三人聽了無不讚許。“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