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1部分

全買回家裡當做分贈親友的禮物,而推銷的女夥計也是異常的熱情,但徐霞客和徐仲昭最後還是咬牙一樣沒買――倒不是因為他們囊中羞澀,而是因為他們接下來還打算去看看黎母山的風光,現在就買太多的東西,進山肯定會不方便,只能等到回程的時候再說。

※※※※※※※※※※※※※※※※※※※※※※※

如此走馬觀花地遊覽了一番,眼看著日頭偏西,徐霞客趕緊拉住意猶未盡的族兄,從袖子裡翻出旅遊地圖看了看,決定離開商市街,穿過民居抄小巷返回為民旅社休息,順便看看髡人治下的民生如何——兩人拿著地圖一路鑽巷子,發現這東門市的民宅也很是不錯,不管麼多幽深偏僻的巷子,也都是石板鋪地,亦很潔淨,不但沒有垃圾糞尿,連積水都很少看到。而且每個巷口必有廁所,巷子中間則有公用的井臺,用水洗漱很是方便——連給百姓小民的居所都是這般講究舒適,也難怪這麼多人寧可剃頭易服都要投髡了。

走了不到半刻鐘,為民旅社已經遙遙在望,但此時已到晚飯時分,徐家兄弟就先沒急著回去休息,而是按照之前旅社裡那個女夥計的指點,去旁邊的公共食堂吃了晚飯——走進那食堂裡,只見地面牆壁全鋪瓷磚,罩著玻璃罩子的長長櫃檯上放滿了大瓷盤子,堆滿了花樣繁多的各色現成菜餚:蔬菜、豆皮、粉條、鹹菜、米飯、窩頭、米線……葷菜以魚蝦貝類為主,肉食基本沒有。食客自己拿個盤子,願意拿幾個菜拿幾個,走到櫃檯尾巴上就結賬付錢,所費不多,吃得卻很飽,最後還奉送一碗帶著些油花的豆腐海帶湯。

徐仲昭的年紀大了,晚飯不敢吃太多,只要了一碗蔬菜蛋花粥和一個小窩頭;徐霞客則要了一份油汪汪的蝦仁貽貝番茄醬炒米線,然後回頭看看,發現在這食堂裡吃飯的,多半是些粗短打扮的“體力勞動者”,比如街上拉人力車的車伕、碼頭扛大包的苦力之類,但吃的飯菜居然也不比自己兄弟差……而在大明內地,即使是號稱豐饒的江南水鄉,底層百姓也是絕對吃不起這等飯菜的。至於北方各省,更是連縉紳之家也未必能頓頓吃上白麵米飯——可見這“澳洲人”的治下,百姓的日子確實是相當的好過,比大明治下強得多。

一想到這裡,徐霞客的心中就不禁百味雜陳……回到為民旅社的房間裡,徐仲昭稍事洗漱便徑自睡下,

而徐霞客則跟往常一樣,在桌上點了一根“澳洲洋蠟”,然後攤開一本簿子,提筆磨墨,寫起了今天的筆記——在徐霞客數十年的旅行生涯之中,每天不管多麼勞累,都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記錄下來。有時跋涉百餘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裡,或露宿在殘垣老樹下,他也要點起油燈,燃起篝火,堅持寫遊歷日記。

“……今日觀臨高街市,果然百貨雲集、地埠物豐,不見有凍餓之人。縱是販夫走卒、長忙短工,亦有精米粉條可食。縱是髡酋頭目,雖素號豪奢,其實聽聞自奉甚儉。不似江南故園,紈絝子弟窮奢極欲,黎民百姓難得一飽……憶昔年淮北之地,終年大旱不雨,飛蝗蔽天。米價每石銀四兩,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於是流丐滿道,多枕藉死。江南亦滋擾不寧,常有小股盜匪伏於叢莽之中。

再觀今日髡人治下之瓊州,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雖髡人大興工商,被世人譏為捨本逐末,然米糧蔬菜售價無一不賤,庶民無飢寒之苦,已然為亂世樂土矣!餘著實不勝唏噓,心中頗有惴惴……”

越來越深沉的暮色之中,徐霞客正在燭光下摸著鬍鬚,皺眉苦思著日記裡的措辭語句,卻忽然隱約感覺窗外居然漸漸亮了起來。於是,他便暫時擱下了筆墨,好奇地抬頭從視窗探出去一望,登時驚訝得目瞪口呆:只見旅社門前的街道兩邊,那一根根他原先猜不出用途的柱子上,此時都已經點亮了燈火。煤氣燃燒的火焰在玻璃罩後面跳躍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