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看此花,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看此花,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如何與名滿天下的大儒辯論學問?
趙都安在踏入白鹿書院前,想了很多,他不懂那些文人的路數,也不需要懂。
左右是私下裡幾個人的會面,並不需要如公開演講那般,考慮到「觀眾」的需要,那索性就直抒胸臆為好。
這一首小詩,亦是他上輩子翻閱「鵝湖之會」的故事,所見的一首。
第二句的原文是「古聖相傳只此心」,大意是說心學的這顆心,是從古代聖人如學問一般,一代代傳下來至今日的。
但這個理解並不準確,因為在心學的理論中,聖人之心,是人人都有的。
所謂的本心,本性,按趙都安自己的理解,更類似後世口語中的「天性」。
所以,聖人的心與凡夫俗子的心本並無不同,差別只在於凡夫俗子的心靈被慾望遮蔽,蒙塵了罷了。
因此,他自作主張,將第二句改成了「古聖今人共此心」,更符合真意。
整首詩的意思,翻譯下,大概是:
人從小就知仁愛丶欽敬之心,古往今來,無論聖賢還是凡人都有相同的「此心」。因有了「心」的基礎,才能築起倫理的高樓,未曾聽聞沒了根基還會成為高山的。若只「留情傳注」「著意精微」,鑽在紙堆裡,琢磨這個字有何註疏,那個詞該怎樣解,就會使本心「蓁塞」丶人生沉淪。今日,我們彼此須珍惜這場切磋,如此才是真正的快意。
恩……
這一首詩,既直接闡述了心即理的真意,又批評了大虞朝過往正學,鑽研琢磨典籍章句的習慣……
聽在正陽先生的耳中,無疑是挑釁意味極濃了。
陸成隱隱面露怒色,宋舉人沒敢吭聲。
至於趙盼,少女的臉蛋上不出預料,浮現出懵逼的神色。
以她的學識,識文斷字並無問題,但再往深了,就完全聽不懂了。
不明覺厲……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更是令趙盼頓感驚奇。
在自家兄長吟了首古怪的詩後,面前名滿天下的大儒,竟認真地與趙都安討論起來。
是的。
討論!學問上的探討!
並非是單方面的宣講,而是彼此雙方,有來有回,一問一答的探討……亦或者……
辯論。
辯論?自家兄長,與當世大儒辯論學問?
怎麼聽,都是天方夜譚的故事。
趙盼秋水般的眸子透出驚奇,她竭力去聽,卻只能捕捉到「支離破碎」丶「簡易功夫」丶「脫略文字,直趨本根」等莫名其妙的句子。
至於具體是什麼意思,是弄不大懂的。
她抬起頭,去看對面兩個同樣站立觀戰的讀書人,卻見陸成和宋舉人,已從最開始的不悅,疑惑,漸漸沉入二人激烈的辯駁中,沒了聲音。
前頭偶爾還能插兩句話,後頭就好似著了魔一般,只有靜聽的份兒。
趙盼張了張嘴,在她眼中,辯論的兩人好似在用嘴,下著一盤不見棋子的圍棋。
哪怕她這個純粹的門外漢,壓根看不懂妙處,但能令天底下第一的「棋手」如此鄭重對待,也知道大哥口中的,乃是極為厲害的學問道理。
可……為什麼?
趙盼想不明白,而當少女回過神時,已不知過了多久。
「豈有此理!趙使君,你對格物的看法過於偏頗了,如你所說,所謂的格物,便是拿個叫做『心』的格子,去框所見之事,判斷是非善惡?此等理解,未免與聖賢所說,相差太大!」
頭頂方帽,頜下一蓬美髯,穿儒袍披大氅的正陽拍桌激動站起身,情緒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