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2部分

樣糟糕的天氣裡英軍飛機和艦艇就算冒黑出動也無法對自己的炮兵進行精確的指引,至於實力上佔據優勢的英國本土艦隊主力此刻更是身處數百海里的蘇格蘭北部基地,真正能夠阻礙德國艦隊的,除了英國海軍佈設的水雷之外,看起來便只有駐紮在英格蘭南部的小型艦艇了!

初春地悽風冷雨不像夏日的暴雨來得兇猛去得也快,而是以一副連綿不絕之勢而令人厭煩。海面上風大浪高,卻少有雷鳴電閃,所以當耳際傳來隆隆“鼓聲”之時,張海諾和他手下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們在第一時間得出一致的結論:拉響警報。準備戰鬥!

此時此刻,一場規模不大地戰鬥正激烈進行中,交戰一方是前來掩護友艦掃雷和實施接應的德國魚雷艇編隊。它們已經對巡邏至此的一艘英國驅逐艦形成了左右夾攻之勢,那陣陣炮聲便是英國戰艦出地它試圖以艦上的4。7英寸炮驅走不斷逼近的德國魚雷艇,無奈對方數量大大出他們的預期,區區4門艦炮根本無法兼顧所有的目標,能夠阻礙對方實施雷擊戰術的看起來只有洶湧的浪濤,但在迫近到足夠的距離之後,那些高航行地德國魚雷艇還是爭先恐後的射出魚雷,黑色的海面上頓時出現了一條條可怕的白色浪跡。任英國驅逐艦極力閃躲也無濟於事,但在被擊沉之前,盡職盡責的英國水兵還是利用無線電出了“在多弗爾海峽現多艘敵艦”的訊號。

位於多弗爾港的英軍指揮部和設立在加萊附近的德軍無線電監測單位幾乎在同一時間獲得了這份未經加密地電報,戰鬥的程序也因為這突的遭遇戰而悄然生了改變。

風浪中的戰鬥固然驚險,但對於久經戰鬥考驗的德國魚雷艇指揮官和艇員員們而言,這樣地戰鬥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在法國投降以來的半年多時間裡,部署在英吉利海峽附近的德國輕型艦艇和英國艦艇之間總共生了4o餘次交火。平均下來基本上每週都有戰鬥生,考慮到英吉利海峽多半時間處於相對惡劣的海況之下,實際交火地頻率要比人們想象地高出一些。在這些通常勢均力敵的戰鬥中,德國海軍地s級魚雷艇總共擊沉擊傷英*艦9艘、商船17艘,擊落英國飛機1架。如此戰績在德國海軍中已經非常不錯了,但他們自身也損失18艘魚雷艇,戰損率之高在德國海軍中同樣是屈一指的。

不多時,艦艇高行駛時的輪機聲再度從夜幕深處的海面傳來,仍在搜救英軍倖存的德國艇員們顧不上疲憊便準備好投入新的戰鬥。舷側掛架上額外搭載的魚雷讓他們具備再動一次攻擊的能力。但若一擊未中或是仍有敵艦倖存。他們便只能對著敵人嘆氣了以艦上的2毫米機關炮根本無法對付魚雷艇以上級別的艦艇,就算是英國佬的小型炮艇也能欺負這些失去了魚雷的s艇!

夜幕下漸漸顯現出來的。是一個又一個朦朧的黑影,領頭的魚雷艇謹慎的向對方出燈光訊號,這次回應的不再是劈頭蓋臉的炮火,黑暗中一閃一閃的光代表著德國海軍特有的聯絡訊號:這裡是k,請在前方領路!

德語中的kong即是國王之意,眾所周知,如今的德國海軍中配得上這一名頭的僅有一艘戰艦。不過魚雷艇支隊的普通德國水兵們對於高階聯絡密語並不瞭解,艇長和主要軍官也是在啟航之前才從來自柏林的特別聯絡官那裡獲知這些程式碼的。在火力強大的主力艦隊面前,這些僅有百來噸的s級魚雷艇看似無足輕重,但因為日常活動的關係,它們對多弗爾海峽一帶十分熟悉。在指揮艇的組織下,這群s級魚雷艇很快進行了重新編隊,它們以近似V字形航行於德國艦隊前方,而龐大的德國主力艦隊此刻從前至後的順序依次是“沙恩霍斯特”號、“俾斯麥”號、“格拉夫。齊柏林”號和“歐根親王”號,5艘護航驅逐艦分別位於艦隊左右兩側和佇列後部,大小17艘艦艇以相對緊密的隊形高向英吉利海峽深處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