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是直接感應到了火,或者說是感應到了火之神!這是一種奇妙而難言的體悟,入定的陸正就是一顆跳動的火苗,就是一片燃燒的火焰。
人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團火嗎?當然不能,因為想象而出的都是幻覺罷了,這不是可以用思維代入之事,而是需要以真實的修行求證,神識通感,以火為身。
這個時候的陸正,種種明悟漸漸湧上了心頭,首先他明白的就是白衣人師父讓他感應萬物,以知身境化顯元神之後的產生的神識去知萬物之身的目的。在有了這種感應萬物的經驗之前,與其說人生存於天地之間,不如說人生存在萬物之中,就是萬物生滅迴圈的一部分。而隨著他不斷以神識感應萬物,所達到的並不是與萬物漸漸混而為一。相反,這種感應讓他更加明白了自己與萬物的不同,讓他真正的明白自我和萬物的區別,從而真正從萬物之中獨立出來,立於天地之間。
知身,並不僅僅只是以神識知我之身,還要見自己之身在萬物之中,與萬物相同,亦與萬物相別,是自我之肉身與萬物之關聯,此時才能見我身之止。
什麼是身之止?神識所感可以離身而在,甚至通達萬物,以萬物為身。那麼如此一來,自我之身是在還是不在呢?神識所寄只是在物,如此萬物混然為一,萬物皆是我身,那麼為什麼要說這一具肉身方是我呢?神識所在即是我之所在,拋棄肉身,以神識遊於萬物之中,豈不是更加自在,更加無拘無束嗎?
白衣人師父告訴陸正,這樣的境界並不是修行人當行之道,如此神識遊於萬物,就如鬼物一般,早已喪失其本,屬於陰邪之道不說,更不必談往下的身心相合、形神為一的知心境了。所謂身止,正是通而有別,也就是潛龍訣之潛字真意所在。
所謂潛者,是龍在深淵之中,即如元神在身。是本來之地,是發生之處,是休養生息。以人間的道理來說,就猶如人的本來家園,人若是離開了家園,豈不是成了流浪之子,就好比陸正離開了家之後,成了青龍寺街上的乞丐一樣,漂泊無依,雖然處處是家,其實根本無家可歸。
元神存身,便有滋養生機之功。因此知身境之中,元神、元精、元氣三者,便是身心所繫,性命所在,是形神變化之根本。知止於身,則一切有所依,一切有所憑,乃是一切神通法術的起點。
由知身而知萬物,最終至知止於身,這是再度印證了知心境界。這是陸正的第二個明悟。師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之前他證入了空門無我之境,無我這一切不生,如果他要繼續如佛門修行的話,這當然是最好的,但是他要修行的御龍訣實際上更接近道門,但又有所不同,卻與佛門之修行大相徑庭,因此證入空門,可以說是陸正在修行路上踏錯了一步。師父這麼做是將他的修行又拉入了正軌,而且是無聲無息的就做到了,甚至都沒有跟陸正說起。
空門無我之境,不僅觀照無我,更視天地萬物如夢如幻,這一點陸正在日月廬時候,就在雲葉尊者那兒領教過了。此時再想起這件事,陸正也已經明白,雲葉尊者當時這麼做並不是簡單的閒聊,也不是當時自己以為的這位苦行僧的師父是在開導自己,而就是為了在自己心中種下一顆幻種,讓自己在某個時候能夠領悟佛法,進入佛門修行。
這點心機藏得可真夠深的!如果不是陸正現在自己明白過來,只怕他永遠都不會知道。同時陸正心中也不禁疑惑,這雲葉尊者為什麼要引自己入佛門呢?雖然證入空門,自己並非無所得,但是這樣的行為卻明顯帶著誘拐,卻是讓他感覺不舒服了。何況,剛剛不久之前,雲葉尊者還前來搜拿自己,甚至想要致自己於死地,這個和尚心機實在是可怕,又不知道他的目的究竟為何?但他的目的還沒達成,應該不會中途把手,以後可是要多加小心了。(未完待續。)
第六十七章 萬化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