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巴布林:從流亡到帝國的非凡一生

一、流浪王子

1483年2月14日,扎希爾丁·穆罕默德·巴布林出生在費爾干納,一個位於中亞的美麗綠洲。從民族上屬於突厥化蒙古人的巴布林,是帖木兒帝國建立者帖木兒的六世孫。他的父親奧馬爾·沙伊赫·米爾扎是費爾干納的統治者,而母親庫特魯克·尼格爾·汗尼木則據說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巴布林這個名字意為“老虎”,象徵著他未來的勇猛和威嚴。

費爾干納原本是帖木兒帝國的一個藩國,帖木兒去世後,帝國分裂為多個小國,費爾干納也隨之獨立。1494年,年僅11歲的巴布林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費爾干納的王位。儘管年紀尚輕,但巴布林展現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他成功挫敗了來自各方的吞併陰謀,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然而,年輕的巴布林並不滿足於此,他立志要像先輩成吉思汗那樣,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

1497年,巴布林率軍攻佔了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這是他早期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勝利。然而,好景不長,費爾干納國內發生了叛亂,迫使巴布林不得不放棄撒馬爾罕,返回費爾干納平定叛亂。這一系列的變故使巴布林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不得不在撒馬爾罕與安集延之間流竄,尋找機會重新崛起。

此時,中亞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錫爾河東北的烏茲別克人在酋長昔班尼汗的領導下,利用帖木兒後裔內部紛爭的機會,迅速擴張勢力,南下佔領了河中地區(即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地區)。1501年,昔班尼汗在薩爾普勒和阿克西兩次戰役中擊敗了巴布林,徹底將他驅逐出中亞。從此,巴布林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這段時間裡,巴布林和他的少數追隨者經常在附近的山地流浪,或寄居於塔吉克地區的舅家。巴布林在自傳《巴布林納瑪》中回憶道:“我忍受了很多貧窮和羞辱,沒有領土,也沒有希望。”最艱難的時候,他的部屬最少時不過二三百人。面對如此困境,巴布林甚至一度萌生了前往中國的想法,那裡是他從小嚮往的地方,希望在那裡找到新的機會。

二、復國的努力

1504年,巴布林在餘眾的支援下南進,佔領了剛剛喪失統治者的喀布林。這次行動不僅為他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基地,也為他未來的南下印度奠定了基礎。1507年,巴布林率軍經過吉爾查依部落地區時,曾掠奪了坎大哈,但並未佔領該地,而是繼續向北征伐。不久,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人進攻喀布林,巴布林被迫向南亞撤退。然而,昔班尼汗因本土發生叛亂,不得不撤回撒馬爾罕。巴布林藉此機會返回喀布林,再次稱王。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與新興的波斯薩法維帝國交戰,在謀夫戰役中兵敗陣亡。波斯沙阿伊斯瑪儀一世不僅將巴布林的妹妹救出,還將其安全送回巴布林處。巴布林對此深感感激,於1511年派使臣前往伊斯瑪儀一世的宮廷,表達謝意的同時,懇請波斯發兵相助,以收復撒馬爾罕。伊斯瑪儀一世接受了巴布林的請求,派遣兩名“基齊勒巴什”將領率軍前往中亞支援。

在波斯援軍的幫助下,巴布林於1511年10月成功收復了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然而,巴布林在撒馬爾罕的統治並不穩固。為了表示對波斯的感激,巴布林在撒馬爾罕的清真寺中以伊斯瑪儀一世的名義進行祈禱,這一舉動激怒了當地的遜尼派穆斯林。他們認為巴布林屈服於波斯什葉派,對其統治感到不滿。這種宗教上的分歧導致了廣泛的反對情緒,巴布林在當地失去了民心。

1512年,烏茲別克人捲土重來,發動了加茲德萬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巴布林的軍隊被反攻的烏茲別克人擊敗,再次失去了撒馬爾罕和布哈拉。這次失敗不僅讓巴布林失去了中亞的主要城市,也讓他意識到在中亞建立穩定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