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的輝煌與遺憾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成就,成為時代的佼佼者。在波瀾壯闊的十六國時期,慕容恪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不僅位列武廟七十二名將,更是以百戰不敗的戰績、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後世的敬仰。本文將深入探討慕容恪的生平事蹟,展現其作為十六國第一名將的風采。

配享武廟的含金量:慕容恪的榮耀

大唐開元年間,為表彰歷代名將,唐玄宗下令建造太公廟,主祭大周王朝的姜太公呂尚。唐肅宗時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太公廟正式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宋朝統治時期,在廟內增設古今七十二名將,其中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武聖關羽等名臣良將均位列其中。而慕容恪也赫然在列,更是這份名單中少有的幾個非漢族將領之一,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慕容恪之所以能夠配享武廟,不僅因為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更因為他高尚的品德和忠誠的品質。他一生輔佐少主,拒絕稱帝,展現了超凡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風範。

波瀾壯闊的兩晉之際:慕容鮮卑的崛起

在探討慕容恪之前,有必要對慕容鮮卑的前情進行簡要回顧。慕容鮮卑的第一個政權前燕的建立者叫慕容皝,他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兒子們更是英才輩出,其中包括能征慣戰的二子慕容儁(前燕第一位皇帝)、聲名赫赫一生無敗績的五子慕容垂、南下為大燕延續血脈的南燕皇帝慕容德,以及本文的主角——慕容皝的四子慕容恪。

慕容恪小時候因為母親不受寵於慕容皝,並未在慕容皝諸子之中脫穎而出。直到他十五歲那年,因為身材魁梧、容貌雄偉、言談舉止中透露出非凡的才智,才被父親注意到,並逐漸委以重用。

初生牛犢不怕“石虎”

338年,後趙皇帝石虎以慕容皝獨自攻打段部鮮卑、掠奪勝利果實為由,發兵十萬討伐前燕。兩軍相持數日,後趙久攻不下,只得退軍。慕容皝趁機令慕容恪以兩千鮮卑鐵騎追殺,慕容恪身先士卒,率軍斬殺後趙數萬軍士,打得石虎丟盔棄甲而逃。

在這場戰役中,慕容恪與石虎的養孫石閔(冉閔)初次相逢。雖然石閔率領的軍隊未被慕容恪所傷,但兩人的命運卻因此開始交織。

同年年底,段部鮮卑首領段遼反覆無常,先是向後趙投降,後又向前燕投降。石虎派名將麻秋領兵三萬前去受降,結果被慕容恪提前埋伏,大敗而歸。後趙大軍死傷過半,石虎被迫把緊鄰前燕邊境的民眾向西遷走。

而後幾年,慕容恪幾乎參與了慕容皝全部的軍事行動,平定鮮卑三部的宇文鮮卑,東征高句麗大勝而還。年少的慕容恪聲名鵲起,成為前燕的一員猛將。

與冉閔的二番相見:慕容恪的巔峰之戰

348年,慕容皝因打獵墜馬重傷而亡,世子慕容儁登燕王位。轉年荒淫殘暴的石虎病逝,石虎的子孫們為奪帝位相互討伐,後趙境內風雲突變。最終,之前處亂不驚的石閔脫穎而出,滅亡後趙,恢復冉姓建立冉魏政權。

352年,前燕拿下幽、薊二州,兵鋒直指冀州。至此,前燕與冉魏兩個後起之秀的大戰在所難免。冉閔率眾屯於安喜(今河北定州),慕容恪領兵跟隨。冉閔向常山開進,慕容恪緊追不捨。期間,冉閔率軍與慕容恪交戰十次,均取得勝利。

然而,慕容恪並未因此氣餒。他利用冉魏多為步兵、機動性不足的弱點,將其引誘至平地,然後分兵三部並挑選精於騎射計程車兵五千名,用鐵鏈將他們的戰馬連結佈置在中軍前。當冉閔率軍衝擊中軍之時,慕容恪指揮中軍後撤,其他兩部從兩翼夾擊冉閔。冉閔見大事不妙左突右衝向東逃亡,但不料他的寶馬“朱龍”突然死亡,最終被慕容恪生擒。

冉閔被押送到龍城後被斬殺,追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