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更錘鍊了他處理實際政務的能力,初步樹立了他以民為本、務實高效的行政形象。
此後,範純仁的仕途逐步拓展,他在江東轉運判官、殿中侍御史、知制誥、知蘄州等不同職務上輾轉歷練,積累了豐富的基層與中央工作經驗。這些職務涵蓋了財政、監察、文秘、地方管理等多個領域,使得純仁得以全方位瞭解國家機器的運作,熟悉各級行政體系,鍛鍊了他處理複雜問題、協調多方利益的能力。尤其在監察與文秘崗位上,他更直接參與到了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對朝政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與洞察。
這段從地方到中央、從基層到高層的歷練,對範純仁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它不僅使他在實踐中深化了儒家仁政思想,也使他在複雜的官場環境中磨礪了政治智慧,培養了處理複雜問題和危機的能力
四、政見分歧與黨派紛爭
熙寧二年(1069年),範純仁在仕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出任尚書兵部員外郎,同時兼任起居舍人、同知諫院等要職,不久又加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國子監,這一系列職務變動顯示他在中樞機構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同時也賦予了他更大的政治責任。然而,此時北宋政壇風雲突變,王安石開始全面推行新法,旨在透過改革財政、軍事、教育等多方面制度,以實現富國強兵。面對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範純仁基於對民情的深刻洞察和對儒家仁政理念的堅守,對新法提出了鮮明的反對意見。
範純仁認為,王安石的新法雖然初衷在於挽救國家頹勢,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些措施過於激進,缺乏對民間實際承受能力的充分考量。例如,青苗法、免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賦稅徭役制度,雖意在緩解農民負擔,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可能導致官府強行攤派、利息過高等問題,反而加重了百姓負擔,引發社會矛盾。範純仁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新法推行初期,各地已有不少關於新法擾民、官吏舞弊的負面反饋。
基於上述認識,範純仁成為了新法的主要批評者之一。他利用自己的職位,多次上疏直陳新法之弊,呼籲朝廷調整政策,迴歸儒家仁政之道。然而,王安石變法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堅定支援,範純仁的反對聲音並未得到採納。相反,由於其鮮明的反新法立場,他在政治上遭遇了排擠,先後被調離中央,出知河中府、成都府路轉運使,遠離了權力中心。儘管如此,範純仁並未因此沉默,即使身處地方,他仍堅持發聲,透過書信、奏疏等方式,持續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提出政策建議,希望引起最高層的關注與反思。
五、元佑復職,兩度拜相
隨著宋哲宗親政,北宋政局再度轉向,保守勢力重新佔據主導。範純仁,這位始終秉持儒家仁政理念的名臣,因其在新法之爭中的反對立場,以及對朝政的直言不諱,再次成為政治鬥爭的焦點。在這一時期,他上疏論及呂大防之事,認為其被貶嶺南並不恰當,此舉觸及了當時權貴的利益,觸怒了朝中當權者。
範純仁的仗義執言,揭示了北宋末期黨爭之烈、政局之動盪。權貴們對於任何可能威脅自身利益或與己見不合的聲音,往往採取嚴厲打壓的態度。純仁的正義之言,雖出於公心,卻成為其晚年政治生涯的重大轉折點。他先是被剝奪原有職務,降級為知隨州,其後更遭貶謫,遠赴武安軍擔任節度副使,最後被流放至偏遠的永州。
六、黨爭再起,貶謫南遷
宋哲宗親政後,朝政風向陡轉,保守勢力回潮。範純仁,這位秉持儒家仁政理念、曾兩度拜相的名臣,因上疏論及呂大防之事,觸及權貴利益,招致嚴重政治打擊。他直言呂大防被貶嶺南之舉有失公允,此番言論觸怒當權者,引發了對其新一輪的打壓。
範純仁先是被剝奪原有官職,降級為知隨州,隨後又遭貶謫,遠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