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五年(1587年),豐臣秀吉決定討伐九州的豪族島津氏。島津氏在九州地區勢力龐大,控制了多個重要的領地,是秀吉統一日本道路上的一大障礙。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秀吉集結了25萬大軍,親自率軍南下討伐島津氏。
在這次討伐戰爭中,石田三成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不僅在戰場上指揮若定,還負責了大量後勤和情報工作。三成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得到了充分展示。他巧妙地運用各種戰術,不斷削弱島津氏的抵抗力量。在幾次關鍵戰役中,三成率領的部隊屢屢突破敵軍防線,為整個討伐行動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最終,島津氏在秀吉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投降,九州地區被納入了豐臣政權的控制之下。
討伐小田原
天正十八年(1590年)2月,豐臣秀吉在降伏島津氏之後,將目光轉向了關東地區的北條氏。北條氏是關東地區的強大勢力,控制著小田原城,是秀吉統一日本的最後一道難關。為了徹底消滅北條氏,秀吉集結了龐大的軍隊,親自率軍東下。
,!
在這次討伐小田原的戰役中,石田三成再次擔任先鋒,率領1500騎兵率先東進。4月,秀吉的大軍包圍了小田原城。為了切斷小田原城的外援,三成率軍攻佔了小田原城的兩個重要衛星城——館林城和忍城。這兩座城池的失守,使小田原城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北條氏父子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最終被迫開城投降。小田原的陷落標誌著關東地區的完全統一,也為豐臣政權的穩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討伐奧州
天正十九年(1591年)1月,豐臣秀吉為了實現日本的全面統一,決定討伐奧州的伊達政宗。伊達政宗是東北地區的重要豪族,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廣泛的盟軍。為了削弱伊達政宗的勢力,秀吉派石田三成前往相馬,負責瓦解伊達政宗的盟軍。
三成到達相馬後,立即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活動。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說服了多個伊達政宗的盟友倒戈相向。透過一系列的談判和斡旋,三成逐步削弱了伊達政宗的軍事聯盟。最終,伊達政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議和。這一行動不僅避免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也為豐臣政權在東北地區的擴張掃清了障礙。
四、侵略朝鮮
奧羽平定以後,國內軍事行動告一段落。接著豐臣秀吉便將目光轉向了朝鮮,計劃進行侵略。為了籌備這次遠征,秀吉在東松浦半島的名護屋設立了大本營,準備侵朝。文祿元年(1592年)3月13日,侵朝軍隊158,000人分九批渡海,4月12日,先鋒小西行長從釜山登陸。石田三成在這次行動中被任命為船奉行,負責在名護屋執行運送部隊、糧食和武器的任務。
5月3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佔領了朝鮮的京城(今首爾)。不久,秀吉便派三成到朝鮮去執行特殊任務,包括進攻中國(明朝)及各武將劃分佔領地區。三成於1592年7月16日到達京城。8月7日,他在京城召開了作戰會議,制定了鞏固京城、攻打平壤,以防備明軍來援的作戰方案。
然而,明朝李如松率領的援軍及時趕到,小西行長的軍隊在平壤被明軍打敗,不得不退出平壤。隨著明朝主和派的得勢以及日本在“碧蹄館之戰”中的失敗,兩國開始和談。1593年5月15日,三成伴同明使沈惟敬、徐一貫等到達日本名護屋,談判議和條件。
慶 長 元年(1596年)9月1日,明朝的正式議和使節楊方亨和沈惟敬一起到達大坂。秀吉接見了明使一行,明使宣讀了國書。然而,國書中並未滿足秀吉提出的五項條件:明朝公主嫁給日本天皇,恢復勘合貿易,派遣一名朝鮮王子及大臣為人質到日本,朝鮮八道中的南四道割讓給日本,各自歸還俘虜。相反,國書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