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奎隆(ilon)也得知了葡萄牙人的到來,並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卡布拉爾順勢在科欽和奎隆兩地建立了兩個商站,加上此前就與葡萄牙關係密切的坎那諾爾(cannanore),這三個城市都對卡利卡特的商業霸權感到不滿,因此紛紛倒向葡萄牙一方。
葡萄牙人以舊格局破壞者的形象出現,迅速贏得了這些弱勢一方的垂青。他們不再擔心在印度缺乏停泊港口和貿易物件。1501年,卡布拉爾的艦隊終於返回了葡萄牙本土。與他們一同到達里斯本的還有三位大使,他們是科欽、奎隆和坎那諾爾三座城市的外交代表,各自都隨身攜帶了當地統治者給予曼努埃爾一世國王的信件。這三座城市都是印度洋西南海岸地區的重要貿易港口,但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卡利卡特的壓制。葡萄牙人的到來讓這些地方的統治者看到了希望,他們希望透過與葡萄牙的合作,打破卡利卡特的商業壟斷,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和發展空間。
卡布拉爾的這次遠航不僅鞏固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地位,還為未來的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葡萄牙透過與這些港口城市的結盟,逐步建立起在印度洋的貿易網路,為後續的殖民活動鋪平了道路。
四、二次遠航
1502年2月,瓦斯科·達·伽馬再度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地位。這次遠征的船隊規模空前龐大,共有23艘戰船,顯示了葡萄牙王室對此次行動的高度重視。達·伽馬的艦隊途經東非的基爾瓦時,他採取了極端手段,背信棄義地將基爾瓦的埃米爾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脅埃米爾臣服葡萄牙並向葡萄牙國王進貢。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葡萄牙的武力,也暴露了達·伽馬的強硬手段。
艦隊抵達卡利卡特後,薩摩林繼續奉行一貫的不合作態度。達·伽馬要求薩摩林賠償第一次遠航時商站及人員的損失,但未能如願。與第一次登陸時的剋制不同,達·伽馬這次採取了更為激烈的行動,下令艦隊第二次炮轟卡利卡特城。這次炮轟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物質損失,還進一步惡化了葡萄牙與卡利卡特的關係。
,!
在坎納諾爾附近的海面上,達·伽馬捕獲了一艘從麥加駛來的埃及商船“梅麗號”(ri)。船上載有300名乘客,包括婦女和兒童。達·伽馬下令將這艘商船上的所有乘客全部燒死,這一事件被稱為“米里號事件”。這一殘酷的行為不僅展示了葡萄牙人的冷酷無情,也進一步加劇了與穆斯林商人的敵對情緒。
為了削弱和打擊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島上的利益,達·伽馬下令卡利卡特城的統治者驅逐當地的阿拉伯人。隨後,他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戰鬥中擊潰了阿拉伯船隊,進一步鞏固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軍事優勢。對於薩摩林而言,這次葡萄牙人的遠征不僅僅是貿易和勒索,而是對印度洋貿易路線的全面控制。達·伽馬在回國後,留下了5艘船在科欽和奎隆,成為近代歐洲人在亞洲地區的第一支常駐艦隊。這些戰船不僅保護了兩個城市的葡萄牙商站,還負責在貿易季節封鎖紅海,阻止穆斯林商船進入印度洋,從而確保香料貿易被葡萄牙獨享。
在整個過程中,軍事行動雖然佔據了重要位置,但利益與外交才是達·伽馬這樣的葡萄牙指揮官的制勝之道。透過與科欽、奎隆和坎那諾爾等城市的結盟,葡萄牙不僅獲得了穩定的貿易伙伴,還建立了一個可靠的海上基地網路,為未來的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
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率領13艘船隻返回葡萄牙。同年10月,他安全抵達里斯本。據記載,達·伽馬此次航行掠奪而來的香料、絲綢、寶石等,其所得純利竟超過第二次航行總費用的60倍以上。這次成功的遠航不僅為葡萄牙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