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湖南巡撫駱秉章緊急召喚劉長佑、蕭啟江及田興恕等將領回防;與此同時,湖廣總督官文和湖北巡撫胡林翼也命令李續宜率部前往救援,並授予他統一指揮各路援軍的權力。李續宜迅速響應號召,帶領部隊渡過資江抵達寶慶城外,與城內守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透過幾次激烈的戰鬥,他們成功地解除了寶慶之圍,迫使石達開撤離湖南,轉而向廣西方向移動。由於在這次危機處理中的出色表現,李續宜被加授布政使銜。
就在同一年,曾國藩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計劃:分四路進軍安徽,旨在徹底消滅太平天國政權。根據該計劃,第一路由曾國藩親自率領,目標是安慶;第二路由多隆阿和鮑超指揮,負責攻打桐城;第三路由胡林翼領導,針對舒城;而第四路則由李續宜擔任主將,任務是從商城和固始出發,直指廬州。遺憾的是,這項宏大的作戰方案最終未能付諸實施。
三、擢任疆臣
咸豐十年(1860年),李續宜率領部隊進入安徽,正值曾國藩重新調整戰略部署的關鍵時刻。根據新的計劃,曾國荃被指派為主攻安慶的主力,而多隆阿則負責攻打桐城。李續宜的任務是在安慶與桐城之間駐紮,作為“遊擊應援”之師,以靈活支援前線兩路大軍。此時,李續宜還被正式任命為安徽按察使,進一步提升了他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不久之後,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試圖從舒城出發救援安慶,但在行軍途中遭遇了李續宜和多隆阿的聯合夾擊。雙方在桐城西南的掛車河一帶展開了激戰,最終陳玉成部被迫撤退至廬江。在這次戰役中,李續宜展現了出色的指揮能力,不僅成功阻止了敵人的增援行動,還接連攻克了棠梨山、尊上庵、香鋪街、望鶴墩等處的太平軍營壘,並追擊敵人長達二十餘里。這一系列勝利使得李續宜獲得了朝廷賜予的二品頂戴,象徵著對其卓越貢獻的高度認可。
到了咸豐十一年(1861年),清廷決定提升李續宜的地位,任命他為安徽巡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陳玉成再次發起了對武昌的進攻,迅速佔領了黃州、德安等地。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李續宜認為湖北的安全對於整個湘軍體系至關重要,因此毅然決定率部回援,暫時擱置了就任安徽巡撫的事宜。在他的領導下,湘軍與彭玉麟指揮的水師緊密配合,在孝感等地發起夜襲,透過火攻奪回了失地;隨後又採用地道戰術攻克了德安府城,並相繼收復了武昌、通城、咸寧、蒲圻等多個縣份,有效遏制了太平軍向北推進的步伐。
同年,長期支援並提拔李續宜的胡林翼因病重去世。在臨終前,胡林翼特別推薦李續宜接替自己擔任湖北巡撫一職。基於胡林翼的信任以及李續宜此前所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戰績,朝廷很快便批准了這一提議,並正式授予其巡撫職位。在此期間,由於湘軍成功收復安慶,李續宜還得到了賞穿黃馬褂的殊榮。此後,他繼續活躍於皖鄂兩省交界地帶,尤其是在黃州地區督辦軍務,連續擊敗了盤踞在光化、谷城、均州、棗陽、襄陽等地的捻軍勢力,進一步鞏固了清朝政府在該區域的統治基礎。
同治元年(1862年),隨著局勢的發展變化,李續宜再次被調往安徽任職巡撫。抵達後不久,他就迅速採取行動,派遣成大吉和蕭慶衍兩支部隊前往潁州解圍,成功擊潰了由張洛行領導的捻軍武裝。緊接著,他又命令蔣凝學帶領另一支隊伍收復霍丘,顯示出了強有力的執行力和高效的組織排程能力。與此同時,鑑於當時安徽及周邊省份面臨的複雜局面——既有捻軍四處作亂,又有如苗沛霖這樣的地方團練首領反覆無常,清廷決定委任勝保為欽差大臣,專門負責統籌協調安徽、河南兩地的剿匪工作,並指定李續宜和河南巡撫鄭元善協助處理相關事宜。
然而,勝保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表現得頗為消極,甚至有意縱容苗沛霖的行為,企圖以此來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