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章 賴文光:太平天國最後的輝煌

動作戰的方式,快速轉移戰場,從葉縣到襄城,再到新鄭、尉氏等地,利用速度優勢不斷給敵人制造麻煩。特別是在鄢陵附近,他們痛擊了一支清軍馬隊,隨後又南下西平、汝陽(今汝南)、正陽及信陽等地。當清軍趕至信陽時,新捻軍早已北上進入山東境內。

進入山東之後,新捻軍開始在曹州(菏澤)、濟寧州(濟寧)、兗州、沂州(臨沂)以及江蘇海州一帶展開游擊戰,透過不斷移動來消耗清軍的力量。1865年5月10日,他們從山東汶上渡過運河,向西推進至範縣(今屬河南)、濮州(山東鄄城)、鄆城等地,最終到達曹州附近的葭密寨、郝衚衕、高樓寨(高莊集),並在此設下了埋伏。

5月18日,當僧格林沁率軍追至時,落入了賴文光精心佈置的陷阱之中。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清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僅僧格林沁本人被擊斃,還有內閣學士全順、總兵何建鰲、額爾經厄等多名將領喪生,其部下損失慘重,約有7000多人(一說超過萬人)。這場勝利極大地削弱了清廷對新捻軍的壓力,並且暫時緩解了局勢。

然而,好景不長。僧格林沁死後,清廷任命曾國藩負責指揮湘淮軍對付新捻軍。曾國藩針對新捻軍擅長流動作戰的特點,提出了“以靜制動”的戰略方針,計劃透過在河南、安徽、江蘇和山東四省建立堅固防線,逐步壓縮新捻軍的活動空間。面對這種新的挑戰,賴文光並沒有坐以待斃。他率領部隊前往皖北,與張宗禹等人共同圍攻雉河集,但由於久攻不下,於1865年7月25日撤圍。此後,賴文光與張宗禹分作兩路,在安徽、河南、山東和江蘇邊區繼續活動,試圖尋找新的突破口。

五、流動作戰

1866年初,賴文光率領的新捻軍繼續採取流動作戰的戰略,以躲避清軍的圍堵並尋找反擊的機會。1月18日,賴文光率部進入湖北,迅速佔領了麻城,並進一步攻克黃陂,使得武漢地區陷入戒嚴狀態。2月18日,在黃岡地區,新捻軍再次大敗清軍,擊斃了總兵梁洪勝。隨後,他們轉向豫東、皖北,最終進入了山東境內。4月26日,賴文光所部與張宗禹的部隊在山東鄆城會合,增強了聯合力量。

然而,5月中旬,當兩支部隊試圖在鉅野和菏澤地區展開行動時,遭遇了提督劉銘傳指揮下的淮軍重創。面對不利局面,賴文光和張宗禹決定暫時分開行動,各自前往蘇北、皖北和豫東一帶遊擊作戰。這種靈活多變的戰術成功地打破了曾國藩“以靜制動”的戰略部署,使得清軍難以形成有效的包圍圈。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曾國藩調整了防禦策略,提出了新的防線:西面以沙河和賈魯河為界,南面則依託淮河,北面從朱仙鎮至開封沿黃河兩岸挖掘壕溝設防,意圖將捻軍困於鄂、豫、皖交界的區域內。但是,9月中旬,賴文光敏銳地察覺到了清軍的這一動向,並發現朱仙鎮至開封之間的堤牆尚未完全建成。於是,他果斷出擊,帶領部隊經由尉氏、中牟等地快速推進,於9月24日夜突然襲擊開封南面的蘆花岡堤牆,一舉突破了河南巡撫李鶴年所部的防守,順利越過防線向東挺進。這次突襲徹底粉碎了曾國藩精心策劃的河防計劃。

儘管取得了多次勝利,但長期流動作戰也給新捻軍帶來了諸多問題,如缺乏穩固的根據地以及無法得到其他起義力量的有效支援。意識到這一點後,賴文光決定實行分兵策略,派遣張宗禹等率領一部分兵力前往陝西、甘肅地區,尋求與當地的回民起義軍聯合,從而形成東西呼應之勢。而他自己則繼續留在中原地帶活動。然而,分兵之後的情況並未如預期般理想,由於清軍嚴密監控,東西兩路捻軍未能實現有效的配合。

10月底,賴文光、任化邦等人率領東捻軍嘗試跨越黃河故道進入山東西南部,計劃攻擊運河堤牆並在該區域擴充隊伍、籌集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