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6章 慈安太后:從平凡秀女到晚清實際掌權者的傳奇

淳各一枚圖章,以確保後宮與前朝之間的制衡機制。然而,咸豐帝的去世引發了宮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新一輪高潮。

七月十七日(8月22日),咸豐帝駕崩,載淳即位,成為同治帝。當天,鈕祜祿氏率領琳貴太妃等前往咸豐帝靈前祭奠,而同治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因身份問題並未一同前往。隨後,鈕祜祿氏被尊為“母后皇太后”,葉赫那拉氏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分別獲得了“慈安”和“慈禧”的徽號。

在咸豐帝去世之初,由於禮節上的爭執,慈安與慈禧之間關係緊張。肅順等人試圖利用這一矛盾,但他們的專橫行為反而促使慈安與慈禧結成了同盟。為了奪回權力,兩宮太后秘密策劃行動,派遣心腹急召恭親王奕?前往熱河,共同商討對策。

八月初十日,御史董元醇上書請求兩宮太后暫理朝政,並建議在親王中選拔輔政大臣。慈禧對此表示贊同,並試圖實施這一提議。然而,載垣等人堅決反對,認為“我朝向無皇太后垂簾之儀”,並撰寫了批駁董元醇奏摺的諭旨。慈禧對此非常憤怒,但慈安從中調和,建議暫時妥協。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九月十八日,慈安和慈禧在熱河行宮命令醇郡王奕譞起草了一份諭旨,並將其藏於自己的衣服內,準備回到北京後立即釋出。為了分散八大臣的力量,她們巧妙地安排了行程,使得載垣、端華、肅順三人被分隔開來。

九月二十三日,慈安、慈禧與同治帝從熱河返回北京。途中,勝保奏請兩宮太后親理大政,並另 簡 近 支親王輔政。二十九日 未 時 ,慈安與同治帝同乘一輛車,慈禧隨後,一行人進入德勝門回宮。

九月三十日,大學士賈楨、周祖培,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聯名上書,請求兩宮太后親操政權。當天,兩宮太后以同治帝的名義釋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上諭,宣佈將載垣、端華、肅順革去爵職,並予以逮捕。不久,肅順被處斬,載垣、端華被賜令自盡,其餘大臣如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均被革職或發配邊疆服役。

四、兩宮垂簾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初一(12月2日),隨著同治帝載淳正式即位,兩宮皇太后慈安與慈禧開始了她們長達數十年的垂簾聽政。這一天,載淳在養心殿首次與兩宮皇太后一起垂簾聽政,標誌著“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正式確立。同時,恭親王奕?被任命為議政王、軍機大臣,並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年號也被改為“同治”。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慈安與慈禧在慈寧宮接受了同治帝及王公大臣們的朝賀,這一儀式此後成為了每年的傳統。同年四月二十五日(5月23日),同治帝為兩宮皇太后上徽號冊寶,正式尊稱慈安為“慈安皇太后”,她也因此獲得了“東太后”、“東佛爺”的稱號。

慈安的性格被描述為“渾厚”,在面對大臣時,她通常沉默寡言,需要慈禧在一旁為其解讀奏疏內容。因此,在兩宮垂簾期間,慈安經常讓位於“性機敏,銳於任事”的慈禧。然而,慈安的信任並沒有讓慈禧獨攬大權,後者仍然會在涉及重大朝政決定時徵求慈安的意見,顯示出對嫡庶之分的尊重。恭親王奕?的存在也為兩人之間的合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協調作用。

儘管慈安在日常政務處理上顯得較為退讓,但在一些關鍵性的決策中,她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平定太平天國起義過程中,她支援誅殺何桂清、處死勝保,並賞賜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重要將領以爵位。特別是1869年,慈安授權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殺了違規出京的內監安德海,這一決定贏得了廣泛的讚譽,體現了她在關鍵時刻的決斷力。

同治十一年(1872年),隨著同治帝大婚,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