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章 王崇古——邊疆鐵血,封王安邊

今無人能徹底遏制,而今主動求和,實為難得機遇。若拒之門外,恐致各部族頻繁侵擾,消耗國力,不利長治久安。他援引歷史,如也先因馬價而戰,忠順王得封哈密,小王子多次朝貢,皆為前鑑。

面對朝臣意見不一,皇帝最終採納內閣建議,決定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其居城命名為“歸化”,同時授予把漢那吉昭勇將軍之職。俺答汗欣然受封,獻馬並捕獲趙全餘黨以表忠誠,明穆宗亦厚賜金幣,雙方關係進一步緩和。

六、招撫河套

隨著俺答汗接受明朝封賞,河套地區的吉能亦請求效仿。鑑於此,陝西方面將此事呈報至總督王之誥,王之誥提議,待吉能停止侵擾一年以上,再考慮其請求。然而,王崇古洞察到,吉能與俺答汗乃親叔侄,二者相互呼應,若單獨安撫一方,另一方必生異心。他預見到,若吉能未得滿足,可能聯合俺答汗騷擾陝西,使四鎮陷入困境。

王崇古向皇帝陳詞,闡述吉能與俺答汗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同時安撫二人的必要性。皇帝認可其見解,遂授吉能都督同知之職。為鞏固邊疆穩定,王崇古大力推行互市政策,廣泛招徠商賈,允許民間交易。來自江、淮、湖廣的布帛、糧食、皮革等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邊塞,既促進了經濟交流,也為邊防提供了財政支援。官方按需供給金銀、絲綢予各部落首領,並定期購入一定數量的馬匹,進一步密切了雙方關係。

王崇古親自前往弘賜堡,向各部宣揚明朝的威德,使得各部落依次覲見,秩序井然,無敢妄動。自此,邊境得以安寧,自延綏、永平至嘉峪關七鎮,千里之內,軍民生活安定,無需頻繁動武,每年節省了大量軍費開支,約為原先支出的三分之二。王崇古的邊疆治理策略卓有成效,因此被晉升為太子太保,其智慧與膽識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讚譽。

七、告老還鄉

萬曆初年,王崇古被朝廷委以重任,負責北方少數民族事務。然而,給事中劉鉉卻彈劾他涉嫌為了升遷而行賄。面對指控,明神宗並未輕信,反而下詔責備劉鉉的無端指責,展現出對王崇古的高度信任。作為獎勵,王崇古被加封為少保,並先後調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其政治生涯達到新的高峰。

在處理與俺答的關係上,王崇古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智慧。起初,俺答的部眾曾越過甘肅侵擾西部少數民族,但王崇古透過書信勸阻,俺答亦回信認錯。當俺答的從孫切盡臺吉請求支援西部戰線時,王崇古上奏建議朝廷應警惕俺答的真實意圖,同時加強邊防,暗中告知西部少數民族俺答的計劃,以此彰顯恩惠,分化敵對勢力。

王崇古的外交策略引起了朝中一些官員的不滿。劉鉉、彭應時、南京御史陳堂等人接連批評他過於放鬆邊防,便利敵人。面對質疑,王崇古 上 疏 辯解並提出辭呈。明神宗再次展現對他的信任,下達慰勉詔書,指示他不必理會攻擊。儘管如此,給事中尹瑾、御史高維崧繼續彈劾,王崇古最終選擇引退,明神宗准許其告老還鄉。

王崇古的退休並未影響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萬曆十五年,鑑於他三次成功促成與北方部落的封貢,明神宗特地下詔,蔭庇其子為錦衣千戶,並命有司按禮節慰問。一年後,王崇古逝世,朝廷追贈他為太保,諡號“襄毅”,以表彰其一生功績。

結語

王崇古的一生,是明朝邊疆歷史的縮影。他不僅是一位英勇的將領,更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透過軍事和外交的雙重手段,維護了國家的安寧。他的故事,如同長城上空翱翔的雄鷹,永遠激勵著後來者,成為中華民族邊防史上不可磨滅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