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身體條件、武藝熟練、頭腦靈活且膽大心細,同時排除了那些市井油滑之徒,以免影響軍紀。
經過嚴格挑選,戚繼光在短時間內招募到了四千名士兵,隨後在紹興進行了系統的軍事訓練。訓練內容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嚴格的佇列訓練、武藝訓練、軍紀教育以及思想教育。戚繼光特別重視武藝訓練,他認為士兵必須掌握過硬的戰鬥技能,才能在戰場上存活並克敵制勝。同時,他強調軍紀的重要性,要求士兵遵守嚴格的紀律,賞罰分明,以岳家軍的高標準要求士兵,確保部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在戰術層面,戚繼光根據浙閩沿海複雜的地形特徵,創造性地發明了“鴛鴦陣”。這種以十二人為一作戰單元的陣型,長短兵器相互配合,可以靈活應對各種戰場情況,尤其適合與擅長近戰的倭寇交鋒。鴛鴦陣的運用,極大地提升了戚家軍的戰鬥力,使之在與倭寇的戰鬥中屢建奇功,成為抗倭戰爭中的中流砥柱。
除了步兵,戚繼光還重視水師的建設,他訓練了一支強大的水師,配備了多種型別的戰艦,如福船、海滄、艟艘等,形成了海陸協同的立體防禦體系,大大增強了浙江沿海的防禦能力。
四、肅清沿海
1、台州之戰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大舉進犯浙江沿海,數以萬計的倭寇乘數百艘船隻,對沿海各地發動猛烈攻擊。五月,倭寇主力由象山海口侵入,試圖牽制明軍主力,進而直撲台州。戚繼光洞悉倭寇戰略意圖,提前在臺州佈防,並親率大軍前往寧海,對倭寇展開主動打擊。倭寇誤判形勢,以為台州空虛,遂分兵直撲台州。戚繼光接到情報後,迅速調整部署,率軍南下,搶先抵達台州,以“鴛鴦陣”迎擊來犯之敵。在激烈的戰鬥中,戚家軍憑藉精妙的戰術和高昂計程車氣,大敗倭寇,追擊四十餘里,斬殺、俘虜數百敵軍,其餘倭寇被逼入江中溺斃,成功解救了五千多名被擄百姓。
緊接著,倭寇殘部逃至台州東北大田附近,企圖繞道襲擊處州。戚繼光洞察敵情,預先在上峰嶺設下埋伏,以一千五百精兵對兩千五百倭寇實施伏擊,以少勝多,全殲敵軍,再次展現了他高超的指揮才能。此後的一個多月裡,戚家軍在臺州一帶連續取得七次陸戰勝利和五次水戰勝利,共計斬殺倭寇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焚溺致死的倭寇更是多達四千餘人,這場戰役成為了戚家軍抗擊倭寇的標誌性大捷。
台州之戰不僅重創了倭寇,也極大提振了明軍士氣。同年九月,戚繼光因台州之戰中的卓越表現,被晉升為都指揮使。台州百姓將戚繼光視為抵禦外侮的“長城”,浙東地區依賴他的力量得以安寧,當地民眾修建生祠,以紀念他的赫赫戰功。戰後,戚繼光再次在義烏招募士兵,使戚家軍的規模擴大至六千餘人。
同年十月,閩廣一帶的叛軍流入江西起事,胡宗憲無力平叛,遂請求戚繼光支援。戚繼光率軍前往,迅速擊潰叛軍,迫使他們逃往建寧。十一月,戚繼光凱旋迴浙,結束了這一年的抗倭與平叛行動,鞏固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安定,進一步確立了戚繼光在明朝軍事史上的卓越地位。
2、援閩破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遭受倭寇大規模侵擾,胡宗憲下令戚繼光率軍入閩平倭。戚繼光率領六千精銳,從溫州渡海至平陽,再抄小道抵達福建。初抵福建時,民眾因長期遭受倭寇和官軍雙重壓迫,對戚家軍的到來心存疑慮。然而,戚家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民心,民眾紛紛以食物和飲水相贈,熱情支援抗倭事業。
戚繼光分析敵情後,決定首攻橫嶼島。橫嶼島位於寧德城外的海中,四周環水,地形複雜,是倭寇盤踞多年的堅固據點。戚繼光先攻破與橫嶼島呼應的張灣,隨即於八月初八日強攻橫嶼島,僅半日便收復該地,消滅倭寇數百,解救被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