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此消沉。天啟二年(1622年),毛文龍依然受到朝廷的信任與重用,他提出了大規模征伐後金的計劃,雖然明廷無法滿足其全部需求,但仍調集了閩兵、淮兵和浙兵來加強他的部隊。同年,毛文龍被提升為平遼總兵官,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遼東抗金斗爭中的地位。
為了應對後金的威脅,毛文龍開始尋找更加安全的根據地。朝鮮漁民李景先向他建議佔領位於鴨綠江口以東的皮島,這裡不僅易於防守,還能作為對抗後金的前沿陣地。毛文龍採納了這一建議,於同年十一月正式入駐皮島,此地及其周邊島嶼被泛稱為東江,毛文龍所率之軍鎮也由此得名“東江鎮”。
入駐皮島後,毛文龍立即展開了對後金的襲擾行動,他派遣部將陳忠等襲擊櫻桃堝、湯站,取得了初步勝利。隨後,毛文龍親自率兵前往千家莊,聲稱與後金軍交戰,斬敵首級。儘管毛文龍的行動受到了一些朝臣的質疑,甚至有人提議將其撤回,但在葉向高的斡旋下,毛文龍不僅免於責罰,還在天啟三年(1623年)正式獲得了尚方劍,賦予了他更大的軍事自主權。
毛文龍的東江鎮不僅是一個軍事基地,他還藉此機會進行了多次對後金的襲擾。例如,他得知金州城內守軍薄弱,便派遣部將張盤乘夜襲擊,成功奪城。此外,毛文龍還策劃了多路進攻,意圖牽制努爾哈赤,使其在遼陽、甜水站等地疲於奔命。毛文龍的這些行動,雖然在朝鮮史料中有不同描述,顯示其實際效果可能有限,但無疑對後金構成了持續的威脅,展現了毛文龍在遼東抗金斗爭中的決心與毅力。
四、襲擾後金
天啟年間,毛文龍在東江鎮建立後,頻繁對後金實施襲擾,試圖削弱其勢力並牽制其行動。天啟三年(1623年),毛文龍得到一個姓朱的淮安商人的訊息,得知朝鮮咸鏡道北面有遼民屯種,可以作為攻擊目標。同年十月,毛文龍派遣守備王萬才前往偵察,次年四月,派遊擊王輔等率兵五千人前往咸鏡道,越過長白山襲擊後金輝發部,但據後金記載,這支明軍被擊潰。八月,後金得知毛文龍在朝鮮義州城西的鴨綠江島屯田,派遣軍隊襲擊,造成重大損失。
同年,投降後金的明將李永芳企圖招降毛文龍,毛文龍將此事及招降信件上報朝廷,獲得了皇帝的嘉獎,被晉升為左都督。毛文龍繼續在邊境展開襲擾行動,上報斬首千餘級,生擒後金人三百餘名。
天啟五年(1625年),毛文龍的部下對後金多個地點發動襲擊,包括湯池、泥河寨子、柳河子、喬麥衝堡等,雙方均有勝負。同年,毛文龍與登萊巡撫武之望因旅順失守責任問題產生矛盾,相互彈劾,最終武之望被調離。
天啟六年(1626年),毛文龍得知努爾哈赤將出兵遼西,隨即組織多路軍隊夜襲海州、瀋陽等地,這一行動被認為影響了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的決策,間接支援了明軍的勝利。同年四月,毛文龍再次組織大規模行動,但其中參將王輔的部隊在鞍山驛遭遇伏擊,損失慘重,這是毛文龍自林畔之敗後最大的一次挫敗。儘管如此,遼東巡撫袁崇煥仍然肯定了毛文龍的貢獻,認為他多年來的牽制作用在此刻最為顯著。
五、處境漸危
自毛文龍開鎮東江以來,他在明廷的地位一直伴隨著爭議與挑戰。天啟三年(1623年),隨著質疑聲浪的升高,毛文龍的處境變得微妙。寧遠之戰中,毛文龍未能及時響應,引發了朝中對其作用的質疑,甚至有人提議將他移鎮至更靠近內地的地方,如旅順或蓋州。毛文龍為此多次上書辯解,強調東江的戰略價值和自己的忠誠,最終在熹宗的支援下暫時度過了這場信任危機。
然而,毛文龍與袁崇煥的矛盾卻在這一過程中加深。袁崇煥派遣的使臣趙佑、徐敷奏在與毛文龍的交涉中遭遇不幸,使得兩人關係緊張。隨著努爾哈赤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