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名器,當為朝廷守之。天下萬世是非公論,當與天地萬世共之。”這幾句言辭,不僅體現了範景文對國家未來的深切憂慮,也反映了他對公正、公平原則的堅定信仰,被視為當時朝野間的一股清流,流傳為後世傳頌的名言。
然而,遺憾的是,範景文的這些諫言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採納。當時,魏忠賢的勢力如日中天,朝廷上下充斥著阿諛奉承之風,真正的諫言往往被視若無睹,甚至遭到打壓。範景文的呼籲,在一片諂媚和腐敗中顯得格外孤獨,最終未能撼動魏忠賢及其黨羽的統治,反而使他自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四、帶兵有度
崇禎初年,範景文的命運迎來了轉機,他憑藉自身才德與過往的政績,經人舉薦,被朝廷召用為太常少卿,負責掌管宗廟禮儀等事宜。然而,範景文的軍事才能很快便有了展現的機會。崇禎二年(1629年),他被晉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出任河南巡撫。就在這一年,己巳之變爆發,邊疆告急,國家陷入危機之中。範景文聞訊,毫不猶豫地率領麾下八千精兵響應勤王號召,出兵支援。尤為難得的是,這支軍隊的糧餉全由範景文自籌,展現了他非凡的領導力和對國家的忠誠。
當範景文率部抵達涿州時,與其他四處搶掠的援軍形成鮮明對比,他的部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贏得了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讚。他先是駐守京城大門,後又調兵至昌平,有效地穩定了局勢,使遠近百姓得以安心。範景文的這一系列行動,不僅展示了他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更體現了他深厚的民本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次年,即崇禎三年(1630年),範景文再次獲得晉升,擔任兵部左侍郎,負責在通州練兵。通州新設兵鎮,士兵多為新募,面對這樣一支未經戰火洗禮的隊伍,範景文展現出卓越的軍事素養,他訓練有方,使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軍紀嚴明,戰鬥力顯著提升,成為了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除了軍事上的貢獻,範景文在治理方面亦有建樹。他曾向朝廷建議實行一條鞭法,即將徭役統一徵收,由官方承擔,百姓只需適當補貼費用,以公平購買的方式進行物資供應,避免設立官價導致的剝削。這一建議深得明思宗賞識,並被下令推廣施行,作為長期政策固定下來,對減輕百姓負擔、促進社會公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正當範景文在政壇如日中天之時,命運卻給他帶來了沉重打擊——他的父親去世。遵循儒家傳統,範景文毅然辭官歸鄉,守孝盡孝,展現了他深厚的孝道精神。
五、挺身而出
崇禎七年(1634年)的冬天,範景文被朝廷重新啟用,擔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之後,又晉升為兵部尚書,參與國家機要事務的決策。在此期間,他多次排程部隊,駐守池河、浦口等地,增援廬州,固守滁陽,面對每一次緊急情況,都能迅速做出反應,精準排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然而,因軍糧問題與南京戶部尚書錢春產生矛盾,雙方相互揭發,導致範景文一度被明思宗降級處理。但因其在援剿中的突出貢獻,最終得以恢復原職。
崇禎十一年(1638年)的冬天,京師再次面臨戰亂威脅,範景文果斷派兵入衛,保衛京畿安全。當時,閣臣楊嗣昌不顧禮法,強行輔政,行事專斷。面對此情景,翰林院編修黃道周在朝堂上直言批評,結果遭到了明思宗的嚴厲處罰。範景文在此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聯合多位同僚上書為黃道周求情,力陳黃道周乃是國家急需的棟樑之才,棄之不用實為國家之失。儘管此舉觸怒了思宗,但範景文義無反顧,主動承擔責任,表示眾臣觀點一致。思宗憤怒之下,削去範景文官籍,將其貶為平民。
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範景文再度被召回朝廷,以原官身份入閣,兼任東閣大學士,肩負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