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鮑承先:明末叛將的生平與爭議

投降。後金軍藉此機會繼續推進,拿下了灤州。隨後,皇太極命令鮑承先與副將白格率領鑲黃、鑲藍兩旗的兵馬戍守遷安,並在那裡建立了五座臺堡。當明軍來犯時,鮑承先指揮軍隊堅守陣地,併成功擊退了敵軍。明軍的監軍道張春、總兵祖大壽等人集結了六萬人馬攻打灤州,貝勒阿敏命令鮑承先將駐守遷安的軍隊調往永平。灤州城被攻破後,阿敏放棄了永平,率領眾將領向東撤退。皇太極下令審議諸將棄城的罪行,但由於鮑承先和白格成功守住了遷安,並擊退了敵人,他們沒有受到懲罰。

天聰五年(1631年),鮑承先跟隨皇太極攻打大淩河,並設法招降了翟家堡。這一行動顯示了鮑承先在招降策略方面的才能。

天聰六年(1632年)十一月,皇太極詢問文館的諸位文臣,想要考察各部啟心郎的政績以決定取捨。鮑承先與寧完我、范文程上奏建議,應該根據官員是否真心為國服務來決定其去留。

天聰七年(1633年)五月,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前來歸降,他們的船隻停泊在鎮江。鮑承先上 疏 建議儘快建立水師來攻打明朝,以防明朝也組建水師進行抵禦。到了七月,後金軍攻克了旅順,鮑承先又請求將鎮江的兵船部署在蓋州,以便控制周邊島嶼,並用仁義安撫當地民眾。

,!

天聰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極攻打明朝的山西大同。明朝總督張宗衡、總兵曹文詔等人讓鮑承先的次子鮑韜寫信給鮑承先求和。最初,鮑韜被明朝投入應州的監獄,後來被釋放並送信。途中遇到蒙古土謝圖濟的農兵,被奪去了馬匹,並遭到砍傷。蒙古騎兵離開後,鮑韜甦醒過來,被一位名叫馮國珍的人送到後金貝勒代善的營地,並與鮑承先相見。隨後,鮑承先將鮑韜引薦給皇太極。皇太極見到鮑韜傷勢嚴重,將其留在軍中,並讓馮國珍將信送回。

天聰九年(1635年)正月,鮑承先上疏指出,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為部將請求敕命,而皇太極允許他們自行行動。鮑承先認為,作為帝王,首先應該重視自己的名號和儀制,應該有明確的上下之分。皇太極對此表示不滿,並解釋說孔有德等人率眾遠來,功勞不小,應當給予適當的獎勵。皇太極還提到,自己對待部下是出於誠心,不應隨意更改之前的旨意,並強調鮑承先本人也是歸降而來,同樣受到了朝廷的優待。

三、備受重用

天聰九年(1635年)八月,多爾袞在討伐察哈爾蒙古的過程中得到了元朝末年流落到漠北的傳國玉璽。鮑承先敏銳地意識到這一發現的重要性,他請求工部製作一個寶盒來安置玉璽,並建議挑選一個吉祥的日子,親自率領群臣到城外迎接玉璽進宮。他還提議釋出詔書,將這一重大事件通告給滿、漢、蒙古各族人民。皇太極聽取了鮑承先的建議,這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強化了皇太極的權威。

不久之後,鮑承先與其他漢官如寧完我、范文程、羅繡錦、梁正大、齊國儒、楊方興等一起,勸說皇太極順應天意民心,接受尊號,並確定國家政策。這一連串的活動為皇太極登基做了充分的鋪墊。到了十二月二十八日,諸貝勒都寫出了自己的誓詞,並送交皇太極審閱。隨後,代善、阿巴泰、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薩哈廉、杜度、嶽託、豪格等諸貝勒先後宣讀了修改後的誓詞。恰逢此時,來自漠南蒙古的外藩諸貝勒也趕到盛京,要求皇太極接受尊號。滿蒙諸貝勒聯合懇求皇太極即位為皇帝。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同時,文館也被改組為內三院,鮑承先被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這標誌著他在清朝政權中的地位達到了頂峰。兩年後,即崇德三年(1638年),鮑承先又被任命為吏部右參政。

崇德四年(1639年),隨著漢軍八旗的創立,鮑承先被編入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