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為清軍贏得了重要的勝利,也為遏必隆本人在清朝的政治和軍事生涯中樹立了良好的聲譽。
四、順治朝的起起落落
順治二年(1645年),遏必隆跟隨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參與了對李自成餘黨的剿滅行動。在這場戰役中,他們取得了鐵門關的關鍵勝利,為清朝統一中原地區做出了重要貢獻。由於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遏必隆被晉升為二等甲喇章京,這是對他軍事能力的認可。
然而,順治五年(1648年),遏必隆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的重大挫折。他的侄子科普索向朝廷揭發了他與白旗諸王之間的矛盾。科普索的指控涉及到了政治立場問題,這對遏必隆的政治生涯構成了嚴重威脅。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種內部矛盾很容易被放大,導致嚴重的後果。結果,遏必隆因此被剝奪了世職和佐領的職位,這對於一位在朝中頗有聲望的大臣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不過,順治帝親政後,遏必隆開始尋求機會為自己申訴。他堅信自己是無辜的,並向順治帝上書陳情,請求審查這一案件。順治帝對遏必隆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並最終認為他是被冤枉的。於是,順治帝下令恢復了遏必隆的職位,使他得以重返政壇。
,!
科普索在揭發遏必隆之後不久也因其他罪名被懲處。這一系列事件不僅反映了清朝宮廷內部的複雜政治鬥爭,也體現了順治帝在處理這類問題時的公正和審慎。隨著科普索的倒臺,遏必隆的政治地位得到了鞏固。更重要的是,他繼承了兄長圖爾格的二等公爵位,並被提升為一等公。這一晉升不僅標誌著他在清朝政治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也是對他過去貢獻的認可。
五、康熙朝的輔政大臣
順治十八年(1661年),隨著順治帝的去世,年幼的康熙帝即位。為了確保國家穩定和皇帝的安全,順治帝在去世前留下遺詔,任命遏必隆、索尼、鰲拜、蘇克薩哈四人為輔政大臣,以輔佐年幼的康熙帝。這四位大臣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共同承擔起了輔佐新帝、穩定政局的重任。
作為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在康熙帝即位之初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與另外三位大臣共同處理政務,確保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這一時期,遏必隆與其他輔政大臣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他們既要共同應對各種內外挑戰,又要平衡各自的利益。
康熙六年(1667年),隨著康熙帝親政,他開始逐步接手國家大權。為了表彰輔政大臣們的工作,康熙帝對他們的職位進行了調整和獎勵。遏必隆得到了 一 等 公 的封賞,並被賜予雙眼花翎,這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榮譽象徵,表明了康熙帝對他的高度信任和重視。此外,他還被加授太師銜,這是清朝官職中的最高榮譽之一,進一步彰顯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在輔政期間,遏必隆雖然面臨了許多挑戰,包括與其他輔政大臣之間的政治博弈,但他始終保持著對皇帝的忠誠和支援。他的政治智慧和經驗為年輕的康熙帝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支援。這一時期的輔政大臣們不僅在政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還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為清朝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隨著康熙帝逐漸成熟並開始親政,輔政大臣們的地位也開始發生變化。儘管遏必隆在康熙帝親政後繼續擔任要職,但隨著康熙帝對政務的更多幹預,輔政大臣們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儘管如此,遏必隆依然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榮譽,他的貢獻被後世所銘記。
六、權力鬥爭:與鰲拜的糾葛
作為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在康熙朝初年面臨著與另一位輔政大臣鰲拜的複雜關係。鰲拜在輔政期間逐漸積累了極大的權力,並開始獨斷專行。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多次假借聖旨之名誅殺大臣,這一行為引發了朝野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