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掌管機要事務。
乾隆八年(1743年),朝中官員提出關於科舉制度和土地分配製度改革的意見。張廷玉堅持認為,不應該輕易改變現行的科舉制度,並反對土地改革的提議,認為這會導致社會動盪。儘管這些意見並沒有影響乾隆帝對張廷玉的寵信,乾隆帝依然授予他伯爵的封號,這是清朝歷史上文臣罕見的榮譽。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廷玉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固執,這導致他與乾隆帝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乾隆十年(1745年),鄂爾泰去世,訥親接替了他的位置。雖然張廷玉表面上支援這一安排,但他內心對地位的變化感到不滿。為了平衡滿漢臣僚之間的關係,乾隆帝決定在內閣行走的排列順序上做出妥協,讓訥親在前,而在吏部行走的排列上,則讓張廷玉居首。
張廷玉與鄂爾泰共事多年,兩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據說,每當鄂爾泰出現過失時,張廷玉都會以微妙的方式對其進行諷刺,讓鄂爾泰感到尷尬。這種行為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到張廷玉的政治地位,但卻揭示了他與乾隆帝及其他大臣之間的緊張關係。
四、晚景坎坷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以年老多病為由向乾隆帝提出辭官請求。乾隆帝對此深感不捨,專門下發諭旨表示,張廷玉深受兩朝厚恩,並且按照先帝遺命,將來將配享太廟,不應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的道理。乾隆帝希望張廷玉能夠繼續留任,以示忠誠。
然而,張廷玉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乾隆帝允許他每十天到都堂議事一次,每四五天入內廷備顧問一次,以減輕他的負擔。同年冬天,張廷玉再次請求離職養病。乾隆帝最終批准了張廷玉的請求,並親自作詩三章以示賞賜。在張廷玉前來謝恩時,他向乾隆帝表達了對配享太廟一事的擔憂,並請求乾隆帝給出明確的憑證,以確保他能夠按照先帝遺願配享太廟。乾隆帝雖然不悅,但仍擬了手詔重申先帝的遺命,並賜詩一首以安撫張廷玉。
次日,張廷玉透過兒子張若澄向乾隆帝表達謝恩之意。乾隆帝因張廷玉未能親自前來謝恩而感到不滿,傳旨令張廷玉親自回奏。當時,軍機大臣傅恆和汪由敦正在傳達旨意,旨意尚未下達,張廷玉就在第二天早晨來到內廷謝恩。乾隆帝對此更加不快,懷疑是軍機處洩露了訊息。乾隆帝嚴厲指責了汪由敦洩露訊息的行為,並且廷臣們討論是否應該剝奪張廷玉的官爵和配享太廟的特權。最終,乾隆帝下令削去了張廷玉的伯爵之位。
,!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這一次,乾隆帝極為惱怒,命張廷玉審視配享太廟的諸臣名單,自行判斷是否有資格配享太廟。經過大學士九卿的討論,乾隆帝決定取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榮譽,但免於治罪,隨後張廷玉返回故鄉。
同年二月,監察御史儲麟趾彈劾四川學政朱荃匿母喪不報,經審訊查明朱荃確實存在隱瞞母喪並涉嫌賄賂的行為。朱荃在回鄉途中不慎落水失蹤。乾隆帝藉此機會向張廷玉發難,指責張廷玉與朱荃結為姻親,並懷疑朱荃之所以能夠胡作非為,是因為有張廷玉的庇護。乾隆帝命令張廷玉詳細解釋與朱荃的交往情況,並追繳歷年所賜的物品。乾隆帝還指責內務府總管德保錯誤調查了張廷玉在京的宅邸,命令退還宅邸,並將調查中發現的一萬五千餘兩銀子作為賠償朱荃罪行的一部分。
八月初五日,張廷玉在桐城向乾隆帝回奏了與朱荃的交往情況。九月,乾隆帝再次批評張廷玉,認為他辜負了三朝厚恩,特別是在配享太廟一事上的態度,以及與朱荃的聯姻問題。乾隆帝決定懲罰張廷玉,除了追繳歷年賜物外,還對他處以二十萬兩白銀的罰款。最初要求在半個月內交清,後放寬期限至半年,直至乾隆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