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為貝勒,並被解除了戶部職務,罰銀一千兩。但很快,豪格就重新獲得了信任,與睿親王多爾袞一同出征攻打錦州,並再次負責戶部事務。同年十二月,豪格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與多爾袞一起自寬甸入長山口,攻克昌州,並在安州大敗朝鮮軍隊。豪格還率領清軍追擊朝鮮援軍至陶山,取得了勝利。
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九月:豪格率領軍隊自董家口突破明朝邊牆,進入內地作戰。在豐潤擊敗了明軍,攻佔了山東地區,並招降了高唐縣。豪格的軍隊一路劫掠至曹州,並攻下了東光等地。
崇德四年(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四月:大軍班師回朝,皇太極賜予豪格兩匹馬、白銀一萬兩,並讓他重新管理戶部事務,恢復了原來的親王封爵。同年,豪格與豫親王多鐸合作,擊敗了寧遠的明軍,並斬殺了明將金國鳳。
崇德五年(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為了長期圍困錦州,豪格奉命與多爾袞一起在義州屯田,割取了錦州的麥子,並攻克了許多明軍據點。在一次戰鬥中,明軍襲擊了鑲藍旗的大營,豪格率軍反擊,成功擊敗了明軍。之後,豪格又在杏山攻擊了洪承疇的軍隊,並與多爾袞一起包圍了錦州。但由於豪格離開了錦州城較遠的地方駐紮,他再次被遣回家中,並被降為郡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崇德六年(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清軍再次圍攻錦州,豪格負責攻擊松山及山海關的明朝援兵,並截獲了大量戰馬。面對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大軍前來救援錦州,豪格請求改變駐紮地點,以防止被夾擊。最終,洪承疇被擊潰,困守在松山城。
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圍困在松山的明將夏承德秘密向清軍投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馬在夜間爬梯進入城內,隨後八旗兵進入,松山被清軍攻破。豪格俘虜了洪承疇及巡撫邱民仰等人,並斬殺了大量明軍官兵。豪格隨後進駐杏山,並與濟爾哈朗一起攻克了塔山。松錦大戰後,豪格因為戰功卓著,恢復了原來的親王封號,並被賜予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三、爭奪皇權
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八年(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猝然離世,未留下明確的繼承人選,導致了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成為了爭奪皇位的重要候選人之一。豪格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睿親王多爾袞,後者因其顯赫的功勳和廣泛的支持者而成為豪格最有力的競爭者。
豪格的優勢與支持者:豪格憑藉其在多次戰役中的英勇表現,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和廣泛的讚譽。根據“立長”的傳統觀念,豪格作為長子繼承皇位顯得合情合理。豪格獲得了來自實力強大的兩黃旗將領的支援,其中包括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此外,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為君。在軍事實力方面,豪格擁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援,加上自己所領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形成了強大的軍事聯盟。
多爾袞的立場與支持者:多爾袞則得到了兩白旗官員的堅定支援,他們反對豪格繼承皇位。多爾袞本人在朝中的影響力巨大,因此也有不少重臣支援他登基。雙方在東廡殿內的氣氛一度十分緊張,所有與會者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僵局與解決方案: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僵持不下之際,兩黃旗的大臣們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建議:如果不立先帝的皇子為君,則他們寧願以死追隨先帝於地下。這一提議表明了兩黃旗將領對皇太極的忠誠,並強調了立皇子為君的重要性。
最終決議:經過十多天的激烈討論和較量,最高會議最終做出了妥協性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位為帝,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擔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