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讚賞,稱其處理得當。
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二月,陶莊引河工程順利完工。乾隆帝對此非常滿意,指出自己多次南巡期間都曾擔憂黃河流入清口會造成倒灌現象,希望能引導河水流向陶莊北部。過去歷任河道官員中沒有人能夠成功實施這項計劃,但薩載卻做到了。乾隆帝稱讚道:“從此以後,黃河離清口更遠了,既避免了倒灌的風險,又有利於利用清水沖刷沉積物,這實在是整個黃河治理中的一個關鍵性突破。”因此,薩載被授予騎都尉世職作為獎勵。
同年冬天,薩載繼續關注新河的情況並向皇帝報告說:“新挖掘的河道首尾寬度不一致,請允許我們在北側沿水流方向開鑿溝槽,並適當保留一些土格結構,待來年春汛時讓水流自然沖刷,從而使得整條河道更加均勻寬闊。”他還附上了詳細的圖紙說明,乾隆帝審閱後注意到北岸出現了新的淤積跡象,擔心這會導致水流偏向南岸,於是特別指示薩載要儘快採取措施清理這些障礙。
,!
接下來的一年即乾隆四十三年(1778),薩載再次上奏:“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沖刷,高家馬頭的新淤積區域已經變得較為寬敞且加深;至於彭家馬頭處先前用柴枕和土堆築成的臨時堤壩,現在可以在灘地上開挖溝渠,等待下次洪水來臨時進一步疏通。”不久之後,薩載還短暫擔任了兩江總督一職。
到了乾隆四十四年(1779),薩載針對攔黃壩外舊河道露出的新淤灘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構築束水堤以保護新開闢的河道。同時,他也正式接任兩江總督之職。此前,高晉曾上報說中河口門因淤塞嚴重需考慮遷移至下游李家莊,但乾隆帝要求薩載對此進行實地考察後再做決定。最終,薩載提議將清口東、西兩側原有的大壩遷移到惠濟祠前方的位置,這一方案獲得了皇帝的認可。
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間,清朝在治理黃河與運河方面經歷了一系列重要舉措與挑戰。面對黃河河道狹窄、水勢易氾濫的問題,大學士阿桂上奏建議拓寬河道,增設閘壩,修復舊堤,並增築新堤,這些建議得到了乾隆帝的採納。隨後,黃河在郭家渡決口,乾隆帝迅速調派薩載與河道總督陳輝祖前往督護,透過開閘放水、展寬河道等措施,有效緩解了汛情,並對受災地區進行了及時撫卹。
這一時期,乾隆帝高度重視水利建設,不僅親臨高堰視察洪澤湖工程,還指示加固石工,提升防洪能力。薩載在治理過程中,展現出卓越的應變能力和務實精神,他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策略,如提出分期修築工程、謹慎選擇開閘放水時機等,有效減少了災害損失。
此外,乾隆帝還關注運河的暢通與安全,對山東巡撫國泰提出的運河積淤問題,薩載透過勘查提出科學解決方案,避免了無謂的水患。同時,他還積極疏通泗州、銅山等地的河道,增強了水系的整體排水能力。
乾隆四十八年,隨著河南青龍岡工程的完工,黃河順利歸故道,流勢平穩,標誌著這一時期水利治理工作的顯著成效。乾隆帝對薩載等人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並親自部署後續的城市遷建與配套設施完善工作,進一步鞏固了治理成果。
三、入祀賢良祠
乾隆四十九年,江西巡撫郝碩因貪汙被查入獄,乾隆帝問責兩江總督薩載未及時上奏彈劾,遂將其交吏部議處,雖罷免官職但留任,並罰扣三年養廉銀以示懲戒。次年,漕船北行因中河淺阻延誤至天津,乾隆帝再次責備薩載在治理中河時未建閘蓄水,導致水勢難控,加之清口東西壩蓄水管理不善,運道受阻。因此,薩載被降三品頂戴以示嚴懲。然而,乾隆五十一年,薩載因足疾請辭,乾隆帝念其過往功績,特遣太醫診治並官復原職,但不久薩載病逝,乾隆帝追贈太子太保,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