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而去。與其讓仇恨延續下去,不如選擇寬恕與和諧,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長久的和平與繁榮。他的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尤其是兩村的父老們。他們被鄭大進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思想所打動,紛紛認同他的觀點。
這次會議之後,兩村之間的舊怨完全消除,村民們開始相互理解和尊重,逐漸建立起了一種和諧共處的關係。在清代中期,潮汕地區常常發生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械鬥,兩村之間的和睦顯得尤為珍貴。鄭大進的做法不僅為兩個村子帶來了和平,也為整個地區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成為了一段佳話,在潮汕地區廣為流傳,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五、才華橫溢,遺 篇 甲秀
鄭大進不僅在政務上有著卓越的表現,而且在文學領域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一生為學多才,文筆雋永,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著述。儘管隨著時間的流逝,部分作品已經散佚,但現存的一些作品仍然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才華橫溢。
鄭大進的主要著述包括《愛日堂詩文集》、《鄭勤恪公奏議》等。《愛日堂詩文集》收錄了他的許多詩歌和散文,展現了他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深厚功力。《鄭勤恪公奏議》則是他為官期間向上級呈遞的各種奏摺和建議的彙編,反映了他在處理政務時的智慧和遠見。此外,他還創作了《登岱四首》等詩作,可惜大多未能流傳下來。
在乾隆廿七年(1762年),鄭大進擔任正定府知府期間,還主持纂修了《正定府志》五十卷。這部地方誌詳細記錄了正定府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為後人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雖然《正定府志》的具體內容現已難以全部獲取,但它依然是研究清代地方誌的重要文獻之一。
在王先謙編著的《東華集》中,收錄了鄭大進在河南任內撰寫的一些奏疏,包括《開封得雨,河水驟漲,自請處分》和《擬藩庫章程》。這兩篇奏疏反映了鄭大進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以及他在治理地方財政方面的具體措施。此外,還有他在擔任直隸總督期間撰寫的《浸保定九龍河》一書,顯示了他在處理水利問題上的專業性和責任感。
結語
鄭大進的事蹟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他的一生不僅是個人奮鬥的成功案例,更是清代地方官員勤政為民的典範。透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身處何位,只要心繫百姓,都能留下不朽的功勳。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