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害百姓。田文鏡自然不甘示弱,反告李紱結黨營私,試圖以此扳倒對方。
這場爭端最終導致了李紱被指控結黨營私,並因此被捕入獄。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李紱並未屈服。在獄中,他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但他始終保持了堅定的信念,拒絕承認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他也未曾動搖過自己的立場。
據記載,李紱在獄中依舊保持讀書的習慣,每天讀書、吃飯、睡覺,表現得十分從容不迫。這種鎮定自若的態度不僅感染了獄中的其他犯人,也贏得了獄卒的尊敬。同獄的甘肅巡撫曾稱讚李紱為“真鐵漢”。
李紱的這種精神狀態,加上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清廉表現,最終打動了雍正帝。雍正帝瞭解到李紱的真實情況後,對他的忠誠與清廉有了更深的認識。經過調查,雍正帝確認李紱並沒有參與任何不正當的活動,反而在地方治理上做出了諸多貢獻。
於是,雍正帝決定赦免李紱,並將他釋放。李紱在獄中的表現,尤其是在兩次決囚時,面對生死威脅時所展現出的勇氣,讓雍正帝更加確信李紱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大臣。在一次決囚時,雍正帝命令將李紱帶到刑場,以刀置於其頸,問他是否認為田文鏡的做法是對的。李紱堅定地回答說:“臣雖死,不知田文鏡好處。”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再次證明了他是一位鐵骨錚錚的忠臣。
六、晚年著述,傳道授業
出獄後的李紱雖然經歷了一番波折,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相反,他更加堅定地投入到著述與教育事業中,繼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紱在出獄後,繼續他的學術研究,並積極參與編纂多部重要文獻。他參與了《八旗通志》《廣西通志》《畿輔通志》等著作的編撰工作,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這些著作不僅記錄了地方的歷史變遷,也為後人提供了研究當時社會狀況的重要參考。
乾隆帝即位後,李紱再次得到了重用的機會。乾隆帝認識到李紱的才能與忠誠,授予他重要的官職。乾隆元年(1736年),李紱被任命為戶部侍郎,負責管理國家財政。儘管在這一時期,他也曾因推薦人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而受到朝廷的斥責,但這些挫折並未動搖他對工作的熱情和對理想的執著。
晚年的李紱回到家鄉撫州,開始了他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篇章——投身教育事業。他與縣令李廷友共同捐資創辦了“青雲書院”,並親自擔任主講教師。這座書院成為了當地文化教育的中心,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求學。李紱不僅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動和人格魅力影響著每一位學生,教導他們如何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在青雲書院,李紱不僅傳授學問,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他倡導以朱熹的“道問學”和陸九淵的“尊德性”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強調學問與德行並重。這種教育思想不僅在當時受到了廣泛讚譽,也為後世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李紱在晚年還擔任了興魯書院的山長,繼續講學,傳播知識。他的教育實踐為“才鄉”教育的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使得這一地區的人文氣息更加濃厚,人才輩出。
乾隆十五年(1750年),李紱在撫州逝世,享年七十六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不僅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典範,也是一個才學出眾的文化大家。李紱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頌,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