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此事。孫士毅在江南地區認真履職,繼續為朝廷服務。
四、遠征後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孫士毅因在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和處理安南事務中的傑出表現,被清廷授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高位。這一年,廓爾喀(今尼泊爾)入侵西藏,威脅到了清廷在西南邊疆的穩定。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清廷迅速作出了反應,任命孫士毅暫時代理四川總督一職,負責監督大軍的軍餉供給。
孫士毅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從打箭爐出發,一路向西,駐紮在察木多。在那裡,他不僅需要確保軍需物資的供應,還要密切關注前方戰局的變化。隨著清軍進入後藏地區,孫士毅親自前往前藏,親自監督軍餉的運輸情況,確保前線將士能夠得到充足的後勤支援。由於他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色,清廷再次對他進行了表彰,賞賜雙眼花翎,以示嘉獎。
次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孫士毅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廓爾喀的入侵被成功平定。為了表彰孫士毅在此戰役中的貢獻,清廷將他的畫像再次懸掛於紫光閣,作為對他的榮譽象徵。此外,他還被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併兼任禮部尚書。與此同時,孫士毅與福康安、和琳共同駐紮在前藏地區,商討戰後的各項善後事宜,以確保西藏地區的長期穩定。
在此期間,福康安率領金川土司覲見乾隆帝,孫士毅被再次任命為四川總督,繼續負責相關事務。不久之後,福康安調任雲貴總督,由和琳接替其職務。乾隆帝命令孫士毅留在四川,處理與廓爾喀戰役相關的軍需奏銷事宜。孫士毅意識到福康安和和琳在前線的重要性,上奏請求允許二人繼續留任,但乾隆帝並未批准此請求。
五、剿亂病死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南地區爆發了苗族起義,叛亂勢力甚至滲透到了四川秀山境內。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孫士毅被委以重任,率軍前往當地平叛。他迅速組織兵力,駐守關鍵地點,有效地遏制了叛軍的進一步擴散。孫士毅不僅親自指揮作戰,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地方的治安管控,穩固了局勢。
嘉慶元年(1796年),湖北的白蓮教起義愈演愈烈,並蔓延至四川的酉陽地區。孫士毅再次臨危受命,迅速調整戰略部署,將部隊轉移至來鳳地區,積極展開對白蓮教叛軍的清剿行動。在他的指揮下,清軍取得了多次勝利,孫士毅也因此功勳被封為三等男。
在一次戰鬥中,白蓮教叛軍退守至茶園溪,連續的暴雨使得叛軍放鬆了警惕。孫士毅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時機,決定發起夜襲。他精心策劃,挑選精銳部隊,在深夜時分對叛軍營地發起了突襲。清軍手持短兵器,勇敢地與叛軍展開近身搏鬥。千總張超更是身先士卒,手持長矛衝鋒在前,一舉突破了叛軍的防線,斬殺了叛軍首領,並追擊四十餘里,徹底擊潰了叛軍主力。
儘管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但孫士毅並未放鬆警惕。他深知叛軍可能會再次集結力量,便率軍繼續追擊,直至叛軍退至旗鼓寨。孫士毅指揮部隊緊隨其後,對叛軍殘部進行圍剿。在這一系列戰鬥中,孫士毅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決心。
然而,長期的征戰與勞累對孫士毅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在嘉慶元年(1796年)六月,孫士毅因病逝世于軍中,享年七十七歲。他的去世對清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孫士毅一生致力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尤其是在平叛過程中所展現出的英勇與智慧,贏得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讚揚。
清廷為了表彰孫士毅的功績,追贈他為公爵,並賜予他“文靖”的諡號,以紀念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
結語
孫士毅不僅在政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文學領域也有著不小的成就。他一生著有《百一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