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章 鄭光策:矢志經世的晚清士林楷模

三、掌教鰲峰

嘉慶二年(1797年)九月,鄭光策接受福建巡撫汪志伊的邀請,擔任了鰲峰書院的主講。這一時期,他面臨著一個艱鉅的任務——改變當時教育領域內普遍存在的“所用者非所習,所習者非所用”的現象。鄭光策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應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所謂的“經邦濟世”。

當時計程車人往往要麼沉迷於空洞的哲學討論,要麼埋頭於古代文獻,遠離現實社會的需求。這種現象導致學界的思想變得空虛,士人的品行也受到影響,“氣習汙下,奔競卑鄙”。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光策決心改變這種狀況。

鄭光策在鰲峰書院的講席上,首先強調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志向,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識,並將其應用於實踐之中。他借鑑了歷史上那些成功人士的例子,指出成就一番事業不僅需要超群的學問,還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因此,他教導學生要以古人中的傑出代表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品質。

在教學方法上,鄭光策主張以經史為核心,透過講解歷史上的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他相信,國家設立書院的初衷是為了輔助學校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學校是考核學業的地方,而書院則是日常學習和積累知識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他希望能夠在學生中培養出既有紮實學問又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由於鄭光策的嚴格要求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學生們也開始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並且更加勤奮地學習。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上,也反映在他們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上。許多學生開始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展現出了一種新計程車人風貌。

鄭光策的努力得到了汪志伊和後任巡撫李殿圖的高度讚揚,他們認為鄭光策的教學成果堪比當時的另一位著名教育家蔡文勤(世遠)。這一評價不僅肯定了鄭光策的教育理念,也認可了他在培養學生方面的成就。

四、桃李滿天下

鄭光策在鰲峰書院執教期間,以其嚴謹的教學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求學。他對學生的作業總是細緻入微地審閱,即便是日常的課卷也從不馬虎,幾乎達到了每日忙碌的程度。他一生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兩位弟子便是林則徐和梁章鉅。

林則徐在青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鰲峰書院度過,這裡是他學術生涯的起點。在鄭光策的指導下,林則徐不僅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傳統知識,還廣泛接觸了各種經史典籍,這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視野。鄭光策對林則徐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學術層面,更重要的是,他傳遞了“經世致用”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林則徐一生的政治實踐,成為他日後成為禁菸英雄和政治改革家的重要基礎。

梁章鉅的父親與鄭光策是至交好友,因此梁章鉅從小便受到鄭光策的影響。他在少年時期跟隨鄭光策在洗銀營趙氏的紅玉齋讀書,學習詩、賦、雜文等多種文體。鄭光策對梁章鉅的要求極為嚴格,一次,鄭光策讓梁章鉅閱讀《離騷》,梁章鉅輕率地回答已經讀過,但當鄭光策詢問其中的具體內容時,梁章鉅卻答不上來。這次經歷讓梁章鉅深刻認識到讀書必須深入理解,而不僅僅是走馬觀花。正是由於鄭光策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梁章鉅後來得以成為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

除了直接教授學生外,鄭光策也非常注重解答學生的疑問。他對後輩的請教總是耐心解答,不厭其詳,這使得他在學生中享有極高的聲望。

在教學之餘,鄭光策還非常關注社會民生問題。他曾多次上書福建當局,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改革的建議,涵蓋了從全域性的改革理論到具體的法治建設、農田水利、煮海鹽政以及財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