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3部分

和突擊炮零件的通用性要求很高,以便儘可能的減少後勤補給的壓力。…。

為了儘可能的增加突擊炮的威力,在火炮一定的情況下,徐傑專門為突擊炮裝備了穿甲彈、高爆彈和榴散彈三種炮彈,其中穿甲彈並不是為了對付俄國人可能出現的坦克,在徐傑的記憶中,貌似直到一戰結束,俄國人都沒有搞出一款用履帶行走的裝甲車輛!也就是說沒有裝甲目標可供攻擊!但是為了對付俄國人可能用夯土和原木做成的炮巢,徐傑還是決定為突擊炮裝備帶有軟鋼被帽的穿甲彈,之所以不用硬化被帽一方面是因為製作工藝複雜,碳硬化根本無法處理如此小厚度的被帽,只能用冷鍛硬化。另一方面則是威力夠用即可。。…。

雖然徐傑沒有準備對付俄國的坦克,但是事實證明,穿越者的瞭解還不是很全面,1戰時俄國人誠然沒有坦克這種東西,但是人家有裝甲車啊!穿越者本來用來對付掩體的被帽穿甲彈在後來的“反戰車”作戰中大放異彩。。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至於高爆彈則是用來對付一般目標。而榴散彈作為一種造價高昂的炮彈,則是為了對付對方集團衝鋒。畢竟光靠小炮和機槍還是有些沒底。

如果說裝甲突擊力量有了坦克和突擊炮後基本上算是完整了,但是同樣徐傑還需要一支遠端打擊力量為坦克和突擊炮們提供火力支援,在沒有飛機的情況下,遠端支援力量和火炮是同義詞,考慮到當時裝甲車或者汽車底盤的悲催,想要搞100MM以上的長身管自走跑那是不用想了。最多也就是把仿製的75MM施耐德快炮弄到車上另外就是搞重迫擊炮了。

自從徐傑搞出了各種迫擊炮後,這種輕便,射速快,火力強的東西就獲得北洋上下的一貫支援。甚至有的部隊寧可要82MM中口徑迫擊炮都不要75MM速射炮。原因很簡單,在一線部隊看來,長身管火炮那多出來的射程沒有太大的意義,一線部隊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對陣地正面3到4KM處進攻的敵軍和後續部隊實施抗風暴雨般的打擊,打完後立即手工轉移陣地,避免對方的火炮壓制,論射速論投射量,自然是82MM迫擊炮更加實用。而且炮彈裝填係數更大,威力更大。論機動性,幾個人一拆就可以轉移,可比一噸多重必須用馬匹的機動的75快炮方便多了。。…。

所以徐傑為裝甲部隊搞的支援火力依然以迫擊炮為主,從82MM迫擊炮到120MM迫擊炮,甚至還準備搞出150MM迫擊炮。(這個口徑很正常。1戰前德國人已經裝備了170MM迫擊炮。)預計彈丸重量高達45KG左右,和150MM榴彈炮炮彈重量相當。但是射速要高上而不少,而且可以提高身管長度來提升射程,徐傑要求不高,達到6公里即可。裝甲部隊配屬的82MM在車上就可以直接發射。而120MM和150MM迫擊炮則要停車架炮。裝甲車輛只是一個運輸平臺。因為位置靠後,所以裝甲厚度被暫定為8MM,能防住機槍子彈和彈片就可以。其中150MM自行迫擊炮組一般由兩輛車構成,一輛是跑車,上面裝載火炮和跑組人員,而第二輛車則是彈藥輸送車。

當徐傑打算弄長身管自行火炮的時候,卻遭遇到了一些挫折,總裝備部明確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想在裝甲車上安裝重達一噸多的75MM36倍長徑比的施耐德快炮幾乎不可能。1噸多的火炮還有炮架等裝置,還要攜帶彈藥,還有用履帶地盤和適度的防護,這就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本身履帶式地盤就非常重!…。

。…。

在徐傑的想法被總裝備部的人鄙視了以後,已經在這個位面練的臉皮比城牆都厚的徐傑繼續剽竊後世的作品,這次絕對是跨越時代的設計思路。目測超越了幾十年!這個設計就是卡車炮設計,用載重卡車作為地盤,扛上一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