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顱、斷臂和血肉模糊的肢體,空氣中充滿了刺鼻的腥氣,粘稠的血液彙整合條條溪流,不禁揮刀喊道:“別殺了,留著有用!”
油在古代是比較貴重之物,百姓一年也吃不上多少油,明朝社會發展,商業社會帶來的生產變革,就是生產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一個提升,也就是要讓整個社會的生活水品得到提高。
原來可能吃飽,生活就算好了,但以明朝現在的標準,得能吃肉,能吃油,能吃水果,才能算好。
明朝在寧遼鼓勵百姓種植大豆這種經濟作物,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機會,高一功等人還有北方的官僚們,已經準備在遼寧開設榨油的作坊,油買到江南,榨油剩下的豆渣,則用來養殖牲畜,特別是雜食的豬。
但是對於養殖放牧,漢人並不擅長,所以留下這些婦孺,能夠幫助他們養殖,形成一條產業鏈,豐富肉食,提高國民特別是軍隊的身體素質。
他一聲吼完,周圍的明軍才停止動作,但也沒剩下多少人了。
譚泰見此,忙吩咐一隊人馬看押,然後一拔馬韁,便大聲命令道:“走!隨本將直撲吳克善的王庭!”
(求支援正版)
第1263章倉皇北遷
草原上沒有什麼城池,部落的營寨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攻破,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城池,牧民於四野放牧,想要將他們全部消滅也很難。
明軍雖然將沿途發現的部落和牧民都給予消滅,但是訊息還是先一步傳到了吳克善的王庭。
王庭坐落在遼河與新開河的交匯處,周圍水草肥美,科爾沁的許多貴族都居住於此。
吳克善從瀋陽無功而返之後,擔心威望降低,怕各旗不聽號令,所以沒有將人馬還給各旗,依然留在王庭。
就在明軍襲擊了左翼前旗時,王庭在半日後,也得到了明軍進攻的訊息。
王庭一時大亂,兩個時辰後,兩萬科爾沁的勇士,護著近一萬多牧民,向北而去。
另外還有騎士向四方奔出,通知各個部落,遷徒到黑龍江附近呼倫湖和捕魚兒海地區暫避兵鋒,同明軍捉迷藏。
因為西遷準備不足,又容易被明軍算準路線,吳克善只能帶著部眾向北逃至慌涼的地帶。
幸好現在是春季,天氣日漸暖和,向北還可以接受,他們可以趕著羊群,邊走邊吃,但是明軍在科爾沁草原沒有補給,用不了一個月,必然糧盡而退。
中原王朝無法佔據草原,很大的原因就是糧食得不到解決。
假設一個民壯,一天吃一斤米,他一次能運一百斤每天走四十里,那從邊關將糧食送到一千里外的草原上,那他去的時候要吃二十五斤,回來在吃二十五斤,就只有一半的糧食能運到軍隊手中。
南京到上海才六百里遠,一千里還沒有深入草原,如果是兩千裡遠,那運輸糧食的困難性就更加不可想像了。
中原王朝佔據版圖,有兩個條件,一是地方有用,二是能夠長久控制,如地沒用,又難以控制,那王朝是沒有**佔據那一塊地的。
所以明朝想要控制草原,就得想辦法從草原獲得補給,就需要草原的部落臣服,需要有人來交稅。
吳克善估計的沒錯,如果明軍一個月內找不到他,那明軍只能糧盡南歸。
事實上,明軍攜帶的糧食,只夠深入草原二十天,便必須南歸就食,不過明軍奪取了一些戰利品,可以延長作戰的時間。
一塊牧場就只能養那麼多牛羊,所以科爾沁雖然是十多萬人的大部落,但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分配牧場之後,幾百帳,近千帳的散佈在草原上,王庭的帳數多一些,貴族和牧民共計有萬人。
兩萬蒙古騎兵在吳克善的率領下護衛著牧民,一路向北急行,心急如焚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