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4頁

韓謙稍稍用力,就將一指厚、半掌寬的鐵條拗彎,看彎曲折沒有鐵渣剝落,確是上好的一截柔鐵精鋼,也很是高興,吩咐道:「此法你我記腦子裡便成,暫時不要落到紙墨上。」

大規模鑄鋼煉鐵,木炭的消耗極大,韓謙乃至郡王府的甲曹都在琢磨著用廉價得多的煤餅替代昂貴的木炭。

敘州這邊看似森林覆蓋密集,但伐薪為柴,也要比開採煤礦費力得多,更不要說三四斤柴木才能燒出一斤炭。

不過,用未經處理的煤石鑄鋼煉鐵,所鑄的鐵器以及鋼結構件,都易脆易折,相比當世用炒鋼流程所產的粗鋼,質量都要劣質一些。

倘若想進一步用來鍛打百鍊鋼,一整根鐵條就有可能都變成鐵渣剝落,最後一無所得。

韓謙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金陵裡也想到關鍵點,但怕洩密,一直熬到敘州才進行試驗。

其實思路很簡單,當世富貴人家取暖用木炭而不直接用木柴,主要是木炭易燃、無煙、輕便。

而木炭燒之無煙,說明白開來,就是木柴在入窯碳化過程中,會燃燒產生濃煙的雜質,相當程度上都被去除掉了。

當世人稱煤炭為石炭或煤石,完全不知道地底這黑乎乎的可燃石頭是怎樣形成的,但放在千年之後,大多數的小學生都能很輕鬆的回答這個問題。

煤說白了就是植物埋入地底經過千萬年的演變而來,與木柴的主要成分沒有什麼區別。

在金陵城裡,韓謙就想到可以嘗試用燒制木炭的辦法去處理煤炭,但在這個過程中要處理好無色無味的劇毒炭氣,不能放在莊院內進行,便要空曠處建造燒炭窯。

而韓謙真要大規模將煤餅或煤石放入燒炭窯裡悶燒,動靜也比較大,很容易引起外界的關注,也只有憋到敘州再進行試驗。

煤是龍牙山裡挖出來的煤,經過初步的水洗,便放入燒炭窯中點火悶燒,扒窯裡引水澆滅餘火,扒出水洗悶燒過的煤塊,用以煉鐵、鍛打鋼件,相同過程與用木炭進行比較。

陳濟堂要負責協助林海崢督造五柳溪分水堰,摸索新的洗煤法、煉鐵法,韓謙便交給杜益君負責。

一年前杜益君還是一介文弱書生,因為其父在荊襄戰事期間,被脅裹降梁軍,戰後被清算,杜益君、杜益銘兄弟及老母被送到苦役營為奴,最後因為杜家年幼的姊妹被三皇子賜給韓謙而得解救。

杜益君飽讀詩書,知醫知音律,在當世是標標準準的儒士,到韓謙身邊最初是協助著抄錄縉雲樓裡的藏書,之後又幫韓謙編《天工匠書》,也參與雁盪磯釀酒房及鍛造房的建設,此時陳濟堂脫不開身來,煉鐵場這邊的事務他也能應付。

畢竟當世的煉鐵流程,對知實務且能務實的儒生而言,並沒有無法跨越的障礙,杜益君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才半個月的時間,才能便驗證大人所授之法確實可行。

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煉鐵

韓謙到敘州,初步整合出一千二百餘兵馬,確保四姓大族及滲透進敘州的潭州兵馬不敢輕易妄動之後,他最緊急要做的事情,第一還是修造五柳溪堰、修造屋舍、開墾田地,將馮家奴婢及淹留敘州境內的流民安置下來。

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在敘州立足的更穩固根基,要不然他僅憑一千二百人馬,在敘州境內勢力如此複雜的情況,怎麼從沅江上游牽制潭州?

不要說從沅江上游牽制潭州了,連潭州滲透到敘州、在中方山腳下結寨集結的千餘精銳,韓謙都沒有能力解決,更不要說四姓大族在沅水兩岸的深山老林裡,像毒蛇一樣盯著他們。

而敘州之外的土籍番民,對他們同樣充滿敵意!

他站在龍牙城的城牆之前,甚至能看到那些暗藏在灌木叢裡、來自於雞鳴寨的探子們警惕而仇恨的目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