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盟友都能全身而退。”
吞噬神戰的關鍵在於‘認可’而非‘擊潰’,參戰的每一方都持有自己的理念,而誰認可了他人的理念,就會失去自我,瞬間落敗,被勝者吞噬。
這種‘認可’,並不真的需要發自內心,只需要行為表象符合邏輯,就算是謊言,只要真情實感地大聲說出,同樣也會被神戰規則所承認。
同時,參戰者的行為邏輯必須符合祂們在每一場神戰中獲取的角色身份,如果做出不符合身份邏輯的ooc的舉動,就會被嘉德萊耶抹殺吞食。
奈亞子在第一輪神戰之中,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吃了身份的虧。
當然,‘尋求敵方認可’並不是神戰唯一的獲勝手段,參戰神明也可以進行‘賭約遊戲’,即把自己的一部分代價盛於裁判的銀盤之上,願賭服輸。贏者獲得盤中所有,敗者則失去投入的籌碼。
第一輪神戰落敗之後,奈亞子便是選用‘賭約遊戲’創設規則怪談,與他們聯手坑了異瞳一波。
然而,現在已經是第一輪的最後一局神戰,且是伊亞利恩主場,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三位神明就得再來一輪、一輪、又一輪的神戰,直至決出最終勝者。
如果在自己的發球局裡都不能獲勝,在敵人的發球局中只會更加危險,他們必須在這一場神戰中決出勝負,拿下異瞳。
‘賭約遊戲’固然容易,但神明拿出多少代價賭注全憑自身喜好,無法一擊致命。
這就意味著他們只有一條路:原原本本地按照吞噬神戰的規則,獲取異瞳對伊亞利恩的‘認同’,哪怕這種‘認同’浮於表面,甚至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毋庸置疑,作為一個以欺詐為本質的神明,必然知道在神戰之中什麼謊言能說,什麼謊言不能說,這是對方擅長的領域,同樣沒有近路可走。
伊亞利恩與異瞳的‘自我’天差地別,莫馭堅信伊亞利恩絕不可能會認同異瞳,他們便穩居‘不敗’之地,唯一的難點在於,他們得讓一個自私自利的惡人,認同‘善意’、‘守護’、‘犧牲’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