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有些混亂的頭腦也稍微清醒了些,見女帝依舊不為他人所動,大力支援,不由也有了些信心。
其它人見女帝如此堅持,已到唇邊的話也嚥了下去,自然不好再豎持反對,只是個個心裡暗暗道:嗯,讓陛下去看看也好,明日到了考場,陛下便知其難了。
談完要緊的政事,眾大臣紛紛告辭而去,薩雲籮特地留下彭嶺梅共進晚膳,以便了解更多有關女科的事情。
旨意傳下,自有人去準備,薩雲籮命人在飛霞殿外的小花園涼亭中排了簡單的酒菜,二人坐下,迎著習習夜風邊吃邊聊。
薩雲籮從彭嶺梅口中得知,原來這次恩科報名的人中,有一個頗受人爭議的人物,那便是長安煙花柳巷的花魁沈青衣,因著這個沈青衣,使得本就讓人有些看不習慣的女科一夜之間成為焦點,引來無數的爭議。
說到沈青衣其人,彭嶺梅的話語之中無絲毫輕視,反倒很是佩服。她出身官宦門第,父親因得罪延皓,被廷杖而死,連帶家人一同被罰,兒子充軍,女兒官賣淪落青樓。
雖說被迫落入風塵.但沈青衣為人極有風骨.也十分聰慧.進入萬花樓以後,很快便成為風雲一時的花魁。
而且,沈青衣非常有賺錢的頭腦。有一年萬花樓因為惹上官司,對方頗有勢力,令萬花樓生意一落千丈.差點傾家蕩產。時年十六歲的沈青衣力挽狂瀾,硬是憑藉自己的聰慧,使萬花樓絕地新生。
老鴇見她生財有道,且為人十分值得信賴.便逐漸放手把萬花樓交給她打理,兩年下來,竟生生讓萬花樓成了長安的第一風流銷魂地。
當然.這還是小意思.還有更絕的事兒。
萬花樓對面是一家頻臨關門的歌舞坊,地段也是極好,沈青衣一眼相中,遊說老闆買下了下來,經過重新整修,打理成了有樂有舞悅目,有酒有菜盈懷,醉人卻不頹敗,有美相伴但不荒淫,格調高雅,意趣清新的文雅高士聚集場所,在長安十分有名氣。
沈青衣本就不是自甘墮落之人,這次女帝鼓勵女科,才華橫溢,苦於脫離風塵之地的沈青衣自然不願錯過此大好機會,只是自己現在的身份讓她有些畏縮。但從良心切,且是機會千載難逢,沈青衣思慮再三,還是前往國學館的行轅報了名。
關於女科,眾人看到有前往報名的皆是不屑,倒無其它的想法,但突然冒出來一個花魁沈青衣,便突然之間成了眾人反對女科的絕好和最大理由。
聞之此事的很多人,包括曾想做沈青衣入幕之賓,卻被拒絕的狂蜂浪蝶,紛紛提出抗議,特別是一些自詡廣度聖賢書的書生對此事的反應更為過激,已經一連幾日在國學館聚集鬧事,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抗議青樓女子竟然也參加恩科考試。
對於沈青衣一事,同為女子的彭嶺梅很是苦惱,自己對那位沈青衣參加會考倒是並無意見,但是眾人反對,且幾位重臣對此事也各持不同的觀點和看法,而自己既不能打擊眾多女子參考的積極性,也不能不顧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所以這幾日被弄得焦頭爛額,直覺做個考官竟比帶兵打仗還要麻煩。
在見到女帝之前,彭嶺梅最大的心願是能說動陛下同意自己辭去這個令人抓狂的考官,哪怕女帝一怒之下讓自己去最邊境的地方帶兵都行……
御書房初初看到彭嶺梅臉上有些委屈的表情,薩雲籮便已明白她所想,所以才留下她來共進晚膳。聽完彭嶺梅半是生氣半是鬱悶的講述,薩雲籮幽幽嘆了口氣,這樣的時代,女子生存實在不易,何況是被人輕視的青樓女子?看來,這成了女科矛盾的一個集中體現了,自己還要好好動動腦筋呢。
低頭想了想,薩雲籮看了眼彭嶺梅,舉杯輕輕飲了一口茶,慢言細語的問道:〃嶺梅,你可知道朕為什麼要你來支援女科?而且還讓女科的殿試和大家皆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