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實力,說明趙雖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從道義的曲直著眼,採取“寧許以負秦曲”的策略,來揭穿秦的騙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藉口,而趙在道義上取得主動。

秦王便殿接見,輕慢趙使,接玉後又無意償城。藺相如智索國寶,嚴辭揭穿騙局,氣勢上佔了上風。秦人慾以武力奪回壁玉,藺相如“怒髮衝冠”,“舉壁睨柱”,表示了與國寶共存亡的決心,以生命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取得了“完壁歸趙”的勝利。

趙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秦趙“澠池會’。當時,秦已連敗趙國,故趙王畏秦,在秦約趙王赴會時,趙王“欲毋行”。藺相如認為;“王不行,示趙弱膽怯也。”故自報奉陪趙王赴會。在會談中,以其機敏和雄辯,阻止了秦的欺侮,挫敗了秦的脅迫,再次獲得外交鬥爭的勝利。

廉頗為趙之良將,屢立戰功,威震諸侯,拜為上卿。藺相如的兩次外交鬥爭的勝利,與廉頗的統軍鎮守密不可分,秦僅以外交活動試探虛實,也正是懾於廉頗的武力。對此,藺相如有清醒的認識,而居功自傲的廉頗卻不識大體,在相如因功大拜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時,極為氣憤,公然宣言:“吾見相如,必辱之。”拉開了較量的架式。

針對廉頗的挑戰,藺相如的對策是:每遇上朝,常稱病不去,不與廉頗爭位次;道遇廉頗,多引車避匿,以免發生衝突。當門人認為受到侮辱,紛紛要求離去時,藺相如向他們表白了心跡:“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相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這顧全大局、感人肺腑的剖白,不僅使門客恍然大悟,深受感動,就是畜意折辱相如的廉頗聽後,也頓覺無地自容。他悔恨交加,立即負荊請罪,於是二人成刎頸之交。將相之和,保證了趙國在爾後15年內,團結一致,共同抗秦。

修路與架橋

修路與架橋

景差是鄭國的相國。

一次,景差坐著馬車帶著隨從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發現前面車馬擁擠,道路堵塞,景差讓隨從上前察看,原來前面很長一段路淤泥堆積,坑坑窪窪,車、馬每行到此便難以前進,馬摔倒路邊,車陷進泥裡,人只好下車去拼命推拉那些車、馬,搞得十分狼狽。堵在後面的行人十分焦急。見此狀況,景差忙命自己的隨從都下去幫忙推車拉馬,自己也親自下車前去指揮,使混亂的局面慢慢變得有秩序起來。

又有一次,景差坐車經過一條河邊,只見一個老百姓捲起褲腳走過河,因為時值隆冬,那人上得岸來,兩條腿已經凍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團。景差看到這個情況,趕緊叫隨行的人把那凍得渾身發紫的百姓扶到後面的車上,拿過一件棉衣蓋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緩過氣來,對景差真是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景差關懷老百姓疾苦的事情傳開了,大家都稱讚景差是個了不起的人。可是晉國大夫叔向卻與眾人持相反的態度。叔向說:“作為一個相國,景差並不稱職,只不過是個庸才罷了。假如他真正勝任本職工作,就該對交通情況、橋樑道路瞭如指掌。對泥濘的路面及時加以維修而不致於到了走不通時去指揮疏通。至於橋樑,他該在春季就動員百姓把河溝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組織人力物力將渡口橋樑修復、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連牲畜都不能走過河了,何況人呢?可見景差胸無全域性,不會深謀遠慮,算不得稱職的相國。”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看來,叔向的評價是有道理的,作為一國之相,關心老百姓就必須從小事開始抓起,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

無過之過

無過之過

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