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種情況下,高學歷女生就業情況如何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女大學生順利就業,讓家庭看到高等教育給個人和家庭生活帶來的種種改變,才能讓廣大農村家庭更願意為女孩進行教育投資。

大學生群體對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就業形勢普遍不樂觀。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排名依次是專業、性別、外貌、家庭出身及國家政策,家庭出身成為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第四大因素。

農村女大學生十幾年寒窗苦讀最終就是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境遇,如果不能順利就業,從表面來講,影響的是個人的短期生活,在更深的層面上,將挫敗農民參與教育的積極性。中國的教育基礎在廣大農村,一旦把這些農村女大學生邊緣化,使農村家庭對教育失去信心,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貧困是一種隱痛,應該受到保護。貧困生大都生活在農村或城市中父母下崗的家庭,從小養成了懂事、敏感的性格,不少同學習慣於自己的困難自己扛。而社會對於貧困大學生過多的悲憫情懷,給他們心靈上施加了太多沉重的壓力,讓他們要為來自社會的幫助與關注感恩戴德一輩子,讓他們一輩子都生活在受人恩惠的影子裡,無法真正抬頭挺直腰桿做人。其實我們在伸手幫助貧困大學生度過難關之時應該知道,幫助作為一種外在力量,這股力量可以讓人乘勢而上,實現個人的理想與抱負;而這股力量同樣能夠變成一種壓力,讓個人為此消沉和迷茫。

對於貧困大學生來說,家庭的貧困才導致了自己的貧困,才招至社會的關注。比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命運更重要的是關注導致貧困的根源。人們伸援手幫助那些貧困大學生的時候,不要忘了讓他們也能享受尊嚴與快樂,千萬不要懷有佈施的心態往人家心靈隱痛之處灑鹽。這也是人們在實施幫困濟貧、助人為樂的善舉之時應當極力避免的。

除了以上問題我過城市和農村家庭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尷尬的話題,就是代際關係存在著錯位問題,尊老不足,愛子有餘是具體表現。一方面城鄉家庭對老人的需求相對重視不夠,導致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難以得到有效的滿足,同時,子女往往要求老人擔負起照看孫子和承擔小家庭家務勞動的責任,導致老人負擔過重;另一方面,子女對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財力,甚至發生了“過度關注”的問題,引發親子之間的衝突。尊老不足可能是中國傳統的尊老文化遭遇現代化過程洗禮的產物,因為在西方,同樣有這樣的問題。愛子有餘則是典型的東方式文化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刺激下的一種反應,其中還包含有人們在祔保障制度不健全條件下對生育子女在未來生活獲得較高回報(養兒防老)的期盼。這個問題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是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

參考文獻

《青少年導刊》2002年第1期

《人口研究》2004年第6期

………【第五節 人口流動對家庭地域特色的顛】………

人口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的社會位置之間流動。人口的流動行為包含兩大類:一類是人口在不同地域間的永入性遷入,遷出和暫時性的移居行為,人口學中常稱之為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經典的人口遷移理論認為,人口遷移是由獨立的個人為達到預期收入最大化而進行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程序的加快,近年來,我國流動人口的數量急劇增加。按照2000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