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宣詔使者果然如期趕到了,而陳文,亦是率領浙江明軍文武置香案、拜倒於前,聆聽聖訓。
“制曰:克敘彝倫,首重君臣之義,有功世道,在嚴夷夏之防;蓋天地之常經,實邦家之良翰。
爾臨海伯陳文忠猷愷掣,壯略沉雄。方兩浙之飛塵,痛金衢之鳴鏑。披堅持銳,聯袍澤以同仇,囓臂盟心,謝辰昏於異域。而乃披荊斬棘,轉戰千年,蠟表興元,間行萬里。絕燕山之偽款,覆虎穴之名酋。作砥柱於東南,繁遺民以弁冕。弘勳有奕,苦節彌貞。惟移忠以作孝,斯為大孝;蓋忘家而許國,乃克承家。銘具金石之誠,式重河山之誓。
是用錫以冊封為安遠侯,其矢志股肱,砥修茅戟,丕建犁庭之業,永承胙土之庥。惟卿勉圖。欽哉,特敕。”(未完待續。)
第四十九章 陷害
“臣,永服辭訓。”
行過了叩拜大禮,陳文獲得了侯爵的爵位,同時在陣營上也從魯監國集團變成了永曆朝廷旗下,完成了從魯藩到桂藩的跳躍。
自效命於王翊旗下,陳文便是不折不扣的魯藩武將,因為從王翊到王江皆是魯藩旗下的經撫,身為部將自然也不能例外。而到了後來,他更是先後接受了大蘭山總兵官和臨海伯的爵位,更是在這一問題上板上釘了釘的。但是隨著曹從龍之亂的爆發,雙方的矛盾的徹底激化,陳文和魯監國集團終於還是分道揚鑣。
究其原因,其實也只有一點。陳文的戰略目的是服從於儲存自身實力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擴充實力,為接下來的日子,時局愈加不利於明王朝的日子而做準備,從而實現恢復漢家河山的目的。相較之下,魯監國集團方面,總體上是急需重返浙東,擺脫鄭成功的控制。至於細化上,則是魯監國需要保留他監國的地位,文官集團要將陳文的力量掌控在手以對抗張名振等勳貴,而張名振亦是看出了這一切才會極力阻止內閣首輔沈宸荃前往金華,因為沈宸荃的能力、經驗比之曹從龍要強上太多,至少不會魯莽到將矛盾徹底激化。
可是就在魯監國朝從大到小,從內到外的各個勢力的私心以及與陳文目標相左的作用下,曹從龍之亂爆發了,這場內訌不僅撕裂了金華明軍內部,更是將陳文自身的勢力與魯監國集團之間的聯絡徹底撕裂開來。
從那以後,陳文事實上就已經不再是魯監國集團的一員。而現在,隨著冊封詔書的下達,東南和西南的各路明軍也全部聚集於永曆天子的旗下,至少是在名義上是這樣的。
只不過,現如今以中興大明為旗號舉兵抗清的各部明軍之中,明廷原本的正規軍卻少之又少——以大西軍為主體的西南明軍、以大順軍殘部為主體的夔東明軍、前身為閩海海盜的福建明軍以及義軍出身的浙江明軍。除了這四支以外,其他明軍實力大多過於弱小,無法再區域性戰場上扭轉敗局,甚至就連山頭林立,僅僅是以大學士文安之作為督師統領眾將的夔東明軍也好不到哪去。
地理上的過於分散且互不信任,這是明軍各部之間最大的問題所在。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很複雜,但是最可怕的卻還不是這個。
清軍南下,由於掌握資源的急劇下降,以及缺乏對軍隊的掌控,明廷的統治者只能藉助於爵位來拉攏大大小小的軍閥,導致了濫爵現象的發生。
一個國家,如果錢不值錢了,那麼她的經濟便即將破產了;一個國家,如果官職不值錢了,那麼她的政治便行將破滅了;一個國家,如果連爵位都不值錢了,那麼這個國家距離亡國的時間也就可以倒數了。
明初不提,明朝中後期,王陽明不過是一個伯爵,縱橫遼東的李成棟也不過是個伯爵,而叱吒風雲、吊打倭寇、北虜的戚繼光更是連個伯爵都沒撈到手。
可是現如今,明廷在這短短的幾年裡冊封的國公就有幾十個了。根據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