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順”“鎮寧”“威寧”“宣威”“順州”……&nbsp&

玉蛙(13)

這些地名充分顯示了三十萬大軍過處,威風八面,經過清剿、招降、一路鎮壓敢於反抗者,“諸蠻”紛紛望風而降、普遍平定歸順的史實。今天也還存在的麗江古城,之所以古風猶存,就是因為當時年逾八旬、任麗江府宣撫司一職的阿烈阿甲,審時度勢,及時地將宣撫司一職傳與兒子阿甲阿得。這阿得靈機應變,“率眾歸順”,還出力協助明王朝統一了周邊的民族地區,朱元璋龍顏大喜,賜“木”姓予阿甲阿得。從那以後,麗江木府的名稱也便傳開了。 雲南被傅友德他們平定,梁王被殺,大理重又納入大明的版圖,那些個土司、宣撫,順的順、降的降,局勢暫時是安定下來了。可雲貴高原畢竟是山也遙遠、水也遙遠,路途更是十分的遙遠啊。勝利了的軍隊一旦凱旋而歸,班師回朝,不知哪個山溝溝裡又冒出了一個什麼王,或者就是當地的土司,不服明朝管了,怎麼辦呢?苦思瞑想,朱皇帝命令傅友德的三十萬遠征軍沿著交通要道,以五百六十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所,組成軍屯形式,就地駐守下來,封官許爵,穩定雲貴。衛所之下,交通要道沿途又設定驛道和鋪,鋪下面又是哨,鋪、哨之間,則常撥弓兵守望。這一來,南京城裡的朱皇帝就睡得著覺了。順便說一聲,西南幾省,老百姓的村莊,都以寨子相稱,為什麼偏在交通沿線這一帶,村寨會像北方一樣叫做屯呢,原因就在於大軍過處,很多地名都是隨軍而來的軍師起的。這軍師,拿今天的話說,不就是知識分子嘛。記得你這個教書先生教書匠,幾次問及為啥子這一帶的地名都起得文拖拖的,原因也在於此。 我喝著茶,恍然大悟地連聲噢噢地應答,直覺得茅塞頓開,大長�見識。� 吳遠賢拿出擺龍門陣的架勢,慢條斯理地接著說。 軍隊不打仗了,仍然要吃飯。於是就讓駐守下來的軍隊設立軍屯,墾荒種糧,解決吃飯問題。 光是吃飯還不夠啊,軍人也要成家立業,也要過太平生活,生兒育女,都是光棍漢咋個成呢? 還是朱皇帝有辦法,在調北征南以後,他又下了一道聖旨,叫做調北填南。調安徽、江浙,還有江西的老百姓來到西南。軍隊屯軍的地方,叫做軍屯,老百姓住下來的地方,叫做民屯商屯,或者叫做堡、叫做關,所以說,華老師,我吳遠賢的祖上也是下江人,照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我們說不定還有親戚關係呢。哈哈,這是說笑了…… 聽著聽著,我發現吳遠賢越說越上勁頭,臉上的神情又像昨晚上跳地戲時一樣,眉飛色舞。只是,這長長的一截歷史,和玉青蛙有啥子關係呢? 我忍不住問了出來。 “自然有關係,大大的有關係囉。”吳遠賢不慌不忙地說,“聽說過皇帝的寶劍嗎?” “傳得神乎其神的,咋沒聽說。” “那是真的,不過不在我的手裡。”吳遠賢用力地一揮手,打消了我的好奇心,“你想想,傅友德遠征在外,要統領三十萬大軍,沒個威望怎麼成?出征之際,朱元璋朱皇帝就賜他一把尚方寶劍,臨機應變,先斬後奏。這尚方寶劍之神奇,民間講得很多了,我就不消說了。六百多年,流失民間,現今傳言在我的手中,實在是謬誤、謬誤,大謬誤矣。但這傳言也不是捕風捉影,只因為我的手中,確實珍藏著皇帝的寶物。那就是我昨晚上交到你手頭的這對玉青蛙。它們的奇妙,你已感受到了吧?” 我重重點頭,表示已然明白。不明白的只是…… “憑啥子說它們是皇帝的寶物呢?” “喊你來,就是要給你道破這個謎。”吳遠賢將他杯中的茶一飲而盡,重又斟上,咂吧著舌頭說,“作為三十萬大軍的統帥,傅友德持有傳家之寶尚方寶劍。傅友德還有兩個副統帥,一位叫藍玉,另一位叫沐英。前頭我已經說過,朱元璋聽說麗江宣撫司阿甲阿得率眾歸順,大喜過望,賜阿甲阿得以‘木姓’。這一聖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