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李世民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帝皇,其心態和剛登基的前幾年相比,早已經發生了變化。
再加上蕭瑀和房玄齡等大臣,現在年紀已經比較大,不可能長期活躍在宰輔之位。
“哎!”
蕭鍇再次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他搖著頭說道:“杜兄,我爹的性格你又不是不清楚,除了我姑姑說的話還有些用,誰來勸說都沒用。”
“我們兄弟幾人現在看開了,只要我爹不造反,他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吧。”
別看蕭瑀一副食古不化的性子,可在姐姐蕭皇后面前,他是言聽計從。
畢竟沒有蕭皇后這個姐姐的提攜,蕭瑀也不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杜荷看到蕭鍇這麼說,他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深聊,而是轉到另一個話題上面去。
“蕭兄,過兩天我教你弄火炕和蜂窩煤,你學會以後就上表給朝廷吧。”
“現在寒冬將至,你弄出這兩個東西,皇室中人和官紳世家之人應該會念你的好。”
“這種利於民生的功績,有可能讓你小小地往上升一兩級。”
這個年頭的煤炭很貴,普通的百姓根本捨不得用,甚至百姓連燒火用的柴木都得省著用。
而且打造火炕更是需要耗費不少的銀兩,普通百姓即便有心想弄,也沒有足夠充裕的銀兩。
除非朝廷能夠加大煤炭的開採,把價格降下來,這樣才能普及到千家萬戶之中。
蕭鍇興奮地說道:“杜兄,我現在空閒的很,隨時都可以去跟你學習。”
他在虞部混跡了幾年時間,一直都是循規蹈矩地做事,並沒有做出明顯的功績出來。
現在杜荷給他弄出的這兩個東西,雖然不至於讓他名留千古,但肯定能被史書記載。
杜荷忽然想到李承乾交代他的事,他的嘴角帶著一抹壞笑,隨後低聲對蕭鍇說道。
“蕭兄,太子殿下做著一件重大之事,當前還缺少較大的銀子缺口。”
“他託我向你、崔兄和王兄問一問,你們願不願意資助這筆銀子?”
接著杜荷把每年大致需要資助的銀子數目,以及要資助的年限,和蕭鍇詳細地說了一遍。
同時也把李承乾對他們三人的承諾,也如實地說了出來。
沉默了片刻後。
蕭鍇略微激動地說道:“杜兄,這種天大的好事,我肯定要鼎力支援太子。”
“不過崔神基和王敬直那邊,我今晚還要問一問。”
“明日朝會結束後,我會把最終的決定跟你說。”
每人平均一年支出五千貫上下,對他們來說並不算太大的費用。
可這是一項長期的投資,前前後後他們估計得投入將近十萬貫,這樣算下來就多了。
他回去以後,還要跟大哥蕭銳商議。
畢竟他爹的性格很直,如果被他知道了免不了要大鬧一番,因此跟他大哥商議是最好的選擇。
杜荷笑著說道:“那我就等你們的好訊息。”
他相信這三劍客肯定都會答應下來,因為這是延續他們家族權力地位的唯一途徑。
蕭鍇家還好一些,他大哥蕭銳擔任著太僕寺卿,而且還尚了襄城公主。
王敬直和崔神基兩家,在官場上的表現並不算太好,加上他們不敢公然站隊,因此投資李承乾便是出路。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幾句,蕭鍇便出去忙活。
而杜荷也沒有繼續待在工部,而是去了一趟東宮,並跟李承乾要人。
“太子殿下,我現在樹立的敵人有些多,你給我派幾個精銳的東宮侍衛吧。”
“今日上午又得罪了魏王,我怕魏王會派遣死士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