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起身十里亭長、韓信曾受百家之食。此皆寒門之士,豈非英雄耶?將軍若以亮年幼,然秦甘羅一十二歲隻身赴趙,以三寸之舌說趙擊燕,使秦坐得五城,昭王封之為上卿。生有英雄志,豈在年事高乎?”
聽著小諸葛亮用稚嫩的聲音說完這些話,高雲差點兒沒驚呆咯,心說:“聽說過神童,但沒見過神成這樣的。九歲大的孩子,就算打孃胎裡就看書,能知道多少事啊!?這nm是要逆天嗎?”
高雲是越聽越吃驚,親不自禁的連連稱好,心裡越發的好奇,想考量考量諸葛亮到底有多少真本事,便笑著說道:“嗯!說得好!有英雄之志是好事,但是要成真英雄,還得有英雄之略。我問問你,如今天下,其勢如何?”
高雲話音剛落,諸葛亮便即答道:“弈局將終,提子即崩。棋盤空處,黑白復爭。”
小小諸葛亮這十六個字,讓高雲大驚不已。不但用棋局比擬天下,避開了言語忌諱,而且用這短短十六個字把天下大勢說了個透透徹徹。“弈局將終”說的是漢室天下已經到了末尾;“提子即崩”是說董卓把小皇帝這顆無氣之子提出局外,必然會導致天下大亂;而“棋盤空處,黑白復爭”則是說新的群雄即將誕生,這沒有主的空白天下又將進入群雄逐鹿的局面。
這樣巧妙的回答,高雲深信自己也做不到,但九歲的諸葛亮竟然毫不思索的就說出來了,這絕對已經遠遠超出了神童神馬的範疇了。所謂神童不過是在某一小方面的精通,但是像這種天下大勢的大智慧,絕對不是一個孩子可以理解的。高雲幾乎想破腦袋,仍舊覺得這實在太不科學。
思量了一會兒,高雲又問諸葛亮道:“那以你之見,若欲爭之,當以何為先?”
諸葛亮張口即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欲爭全域性,以民為先;‘兵馬不動糧草先行’,九州之地綿延萬里,天下之雄,難以數計。非一徵一戰所能成功,其利在持久,以糧資為先;‘令行禁止,賞罰分明,軍之常法也,’三軍之眾,動輒十萬,非一人可治。若禁令不行,則為烏合之眾也。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欲成百戰百勝之兵,以法為先”。
“好!”高雲聽罷,不禁鼓掌叫好。
一百六十八回:九歲軍參
一百六十八回:九歲軍參
高雲本意要委任諸葛瑾為虎吼令軍師,但是考慮到諸葛瑾剛來,為了避免眾將心裡有想法,高雲故意在諸葛瑾來拜見之前安排讓眾文武都在場。本來是想讓諸葛瑾露點才氣,好讓眾人知道他絕對不在鄒穹之下。沒想到風頭全讓九歲的小諸葛亮搶了。
小小諸葛亮連番秒論,大堂上下一片驚愕之聲,連郭嘉都讚不絕口。
高雲更是聽的喜出望外,笑道:“今日方信秦甘羅之故事,此真不世之神童也。昔日秦昭王膽氣過人,敢以十二歲之秦甘羅為上卿。我與眾家兄弟既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氣魄豈能不及秦昭王乎?小小諸葛亮雖然年僅九歲,然卻胸懷偉略,腹有良謀,才堪大用。我意封諸葛亮為行軍參贊,於本公帳前聽用。眾家兄弟以為如何啊?”
郭嘉笑道:“主公心懷天下蒼生,志略勝秦昭王多矣。諸葛亮雖只九歲,然卻能明辨天下之勢,熟知縱橫之略,其才必不在秦甘羅之下也。主公用為參贊,實不為過。”
其餘眾人也都被小諸葛亮的才氣驚動,更何況連軍師郭嘉都這麼說,哪有不認同的道理,全都紛紛推薦。
高雲哈哈大笑,問小諸葛亮道:“你可願意否?”
小諸葛亮也是福至心靈,納身拜倒,口中應道:“諸葛亮拜謝主公大恩!”
高雲對小諸葛亮是越看越喜愛,伸手上前攙扶,笑道:“快起來”。
可不知為什麼,諸葛亮卻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