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最初的“勞倫斯”時代,實驗室的實驗目的就是找出能夠解釋魔法的理論,並根據魔法在實際中的表現逐漸修改這個理論,就像地心說、rì心說、萬有引力的變遷一樣,但因為魔法xìng質的詭異,特別是還摻雜預言魔法這種和科學毫不相干,聽起來就玄虛的東西,就好像研究萬有引力並不困難,但要是加上“第一推動力”問題,就足以讓天才的牛頓都為之困惑,所以勞倫斯在面對無數次失敗之後,終於還是放棄了。
後來有段時間汪銘管理魔法實驗室,曾一度改變了研究方向——汪銘並不是正規科研人員出身,他只是根據自己對魔法的理解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管理實驗室的階段,他還是主張培養更多會“預言魔法”的施法人員,因為他相信所有的科學都是從實踐開始,魔法應用實驗室之所以能夠不斷的出成果,最大的原因就是空間魔法被最大的“標準化”,讓研究的門檻大大降低的同時,也飛速的提升著研究的效率。
但他這個想法還是遭到了失敗——就從他自己身上,儘管伊凡毫無保留的嘗試教他預言魔法,但他一直無法掌握,幾個月的學習堅持下來,就跟當初沒學一樣,因為自己的這次經歷,他不得不承認,伊凡嘴裡的“預言”魔法很可能只有法師本人能夠使用,和法師的身份一樣,它是一種天賦。
接下來實驗室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伊凡主導的階段——伊凡本身是掌握預言魔法的,而預言魔法不能被其他人掌握,這就給研究帶來了一定的便利,在這幾年時間內,也終於出現了一些成果,當然,是對預言魔法本身的研究成果,和魔法真正的原理還相差甚遠。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點,預言魔法只對本位面有效——或者換句話說,只對被意識感知的位面有效,這個xìng質伊凡很早就有切身體會,當年他在避難所裡的時候,對何時自己會有危險是毫無概念的,也無法預言,只是在實驗室中,他用更嚴謹的方式驗證了這一點——比如在一個額外切割出來的位面,讓實驗員脫離意識網,在那裡擲硬幣,這是最簡單的預言形式,但伊凡始終無法做到。
第二點xìng質和第一點有點類似,或者說,是第一點xìng質的另一種表述——預言魔法無法預壓預言者概念之外的事物,當時在驗證這一點的時候,實驗員選擇用橡皮泥捏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神話人物,這個神話是伊凡之前從未聽說過的,當時實驗員只告訴伊凡,他捏了一個橡皮人,讓他預言有關這個橡皮人的資訊,他什麼都說不出來,隨後當實驗員告知他有關這個神話的具體細節時,伊凡卻一下子知道,他口中說的就是這個讓他猜的橡皮人。
伊凡把這兩種xìng質定義為“空間侷限xìng”以及“認知侷限xìng”,兩者在很大程度是交叉的,但又各有不同,從前者可以瞭解到,預言既然會受到空間限制,那必然在某些內在xìng質上,有和空間相關的東西,這一點不難理解,就好像說一隻檯燈插在左邊插座能亮,卻在右邊插座熄滅了,那臺燈“亮”的本質肯定和插座相關,後者的理解方式也是一樣的,而且在伊凡看來,“認知侷限xìng”很可能也和平民不能掌握預言魔法這個xìng質相關聯。
具體的實驗伊凡做了很多,除了確定預言魔法的這兩個xìng質,還對預言魔法和現實的偏差做了一定的調查——最簡單的實驗辦法就是拿來一臺搖獎機,在搖獎之前讓伊凡預言搖出來的數字,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非常jīng確,幾乎就是百分之百,但如果換一種方式,把自動搖獎改chéng rén手動搖獎,結果就會出現偏差,這個偏差很大程度上還和搖獎人員是否知道自己的行為被預言相關。
這個理論並不新鮮,許多有關時間旅行的描述就曾表現過這一點,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混沌理論,一隻蝴蝶煽